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71篇
  14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61.
两步法预处理制备生物质燃料乙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扩展燃料乙醇制备的预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该文针对燃料乙醇制备的2种新预处理方法——半纤维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和木质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以能源植物柳枝稷和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考查了这2种方法对酶水解过程中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对柳枝稷的较优处理条件为:第一步预处理用3%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50℃处理16h,第二步预处理用去离子水在121℃处理30min,最终酶水解可获得89%的纤维素转化率;木质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对玉米秸秆的较优处理条件为:第一步预处理用碱性乙醇溶液(1%质量分数氢氧化钠和70%质量分数乙醇)在80℃处理2h,第二步预处理为去离子水在135℃处理30min,最终酶水解可获得83%的纤维素转化率;扫描电镜观察,柳枝稷和玉米秸秆的纤维束均被破坏,纤维素酶的作用面积得到提高。同时,分离提取了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回收提纯,应用于高附加值化学产品的制备。这一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为实现燃料乙醇制备工程工业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王珍  冯浩  吴淑芳 《土壤学报》2011,48(3):533-539
利用张力计测定蒸发过程中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比研究了秸秆在经过粉碎、氨化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三种措施处理后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低吸力段土壤持水及供水能力和早期干旱过程中土壤脱水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秸秆施入土壤后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而长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影响较小;粉碎并氨化的秸秆对土壤饱和含水量、持水及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粉碎秸秆及长秸秆处理均易造成早期干旱过程中脱水速度过快,氨化后或当秸秆与无机土壤改良剂混合施入土壤时,土壤低吸力段脱水速度明显减慢,利于土壤有效水的保存。该结果为提出新的能最大效率发挥秸秆改良土壤作用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Ste12是最早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一类转录因子。之后在部分丝状真菌中也发现了该类转录因子的存在,并证明其能够参与调控生殖生长以及病原真菌的致病力。然而,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中是否存在该类转录因子以及其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鉴定苹果树腐烂病菌中Ste12的同源基因,采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利用酵母单杂技术进行转录激活功能分析,进而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基因缺失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存在Ste12的同源基因,我们将其命名为VmSte12。该基因编码701个氨基酸,包含Ste同源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域。VmSte12定位于细胞核,并具有体外转录激活功能。与野生型相比,VmSte12敲除突变体生长速率平均下降10.1%,分生孢子器数量平均下降94.6%,致病力平均下降27.4%。可见,VmSte12具有Ste12类转录因子特征,并且极有可能在腐烂病菌的生长、繁殖、致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并存的环境顽症,是导致该区生存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而通过扩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提高降雨利用率,是实现缓解干旱缺水和防治水土流失双重目标的根本途径.从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土壤改良剂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重点指出:单项技术措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但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解决水、土方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发展新的技术措施体系并配合传统方法,形成复合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库库容、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土壤储水量,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需水问题.  相似文献   
65.
水分亏缺对番茄生理特性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以50%、60%、75%田间持水量作为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每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上限设置3个水分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日光合及蒸腾速率变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生长与生理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处理的日光合速率峰值提前出现,蒸腾速率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有助于调控番茄无用的蒸腾耗水。通过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和产量关系的研究得出,当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025.80 m3/hm2时,番茄可以获得最高产量12.84×104kg/hm2。  相似文献   
66.
黄土高原人工混交林土壤肥力及混交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测定了沙棘+侧柏,刺槐+侧柏及其对应侧柏纯林土壤80 cm土层32个土样的8项肥力指标和人工林生长量,对2个混交林的土壤肥力特征及混交对侧柏的促生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供试混交林8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及其剖面变异和氮素贮量表现为沙棘>侧柏及刺槐>侧柏,沙棘、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大于侧柏;(2)沙棘+侧柏混交林不同树种根区土壤pH、碳酸钙、全磷及速效钾含量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67.
作物非充分灌溉决策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有效地进行非充分灌溉,通过不同方面研究土壤和作物水分亏缺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灌水指标。对目前非充分灌溉的土壤、灌溉、作物等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阐述,讨论了非充分灌溉决策指标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应用叶水势、茎直径变化、冠层温度等作物指标来精确诊断作物的水分状况,已逐渐成为非充分灌溉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但其基础理论、监测方法及不同作物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单纯从一种灌溉决策指标出发确定灌溉量是不全面的,如何建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地区、作物的灌溉指标体系将是今后中国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8.
采用有机硅喷涂、拍光压实及自然坡面3种集流措施收集雨水,研究在不同集流措施下种植带内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喷涂措施在作物生长季节能大大提高种植带内的土壤含水量和集水量。  相似文献   
69.
基于文献计量的农业节水领域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节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为了能够在总体上把握国际有关农业节水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92-2019年发表的农业节水技术相关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国际尤其是中国在该领域发文量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②农业节水技术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但其载文期刊分布相对集中.③西班牙在农业节水技术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论文数量和质量均较高.中国和美国发文量分居第一和第二位,但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较低.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CSIC)在该领域表现突出,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最高.中国4所机构发文量进入世界前10位,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河海大学,但4所机构发文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升.④灌溉方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分根交替灌溉和加肥灌溉等.关于农业节水技术增产、增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是研究的热点,包括对碳氮代谢、水氮互作、植物激素等方面的研究.环境温度、温室气体排放等也是研究的热点.由此可以看出,有关农业节水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研究热点方向,中国在该领域的整体表现突出,但是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0.
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喷头的射程及其变化规律决定喷洒域的大小和形状,而喷嘴前的水流压力和喷嘴直径则是影响喷头射程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喷嘴前水流压力与喷头出流量关系、喷头射程与喷头出水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喷头座的下端增加一个流量调节附加装置可实现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方案。采用具有“十”字孔结构的流量调节器,十字孔的宽度为πd嘴/4,长度为5πd嘴/8,可实现方形喷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