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科学   49篇
  24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非饱和土壤导水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测定非饱和均质粉砂壤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导水参数,采用现有的一些公式和模型计算了实验土样的导水参数值,并对导水参数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对推导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2.
清、污水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污水灌溉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在北京东郊所进行的清、污水灌溉田间试验 ,着重探讨了污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水量和施肥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 2种灌水水质 (清水和污水 )、3种灌水水平 (高水、中水和低水 ) ,2种施肥水平 (中肥和无肥 ,限污水灌溉 ) ,共 9个处理 ,2组重复。结果表明 :污水灌溉对冬小麦茎叶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能提高产量 17.6 %~ 31.1% ;虽然灌溉污水能够提供一定的养分 ,但对冬小麦适量施用氮肥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3.
滴灌压差施肥技术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差施肥是目前滴灌上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灌溉施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施肥时肥料的运动过程,从压差施肥装置的水力性能、滴灌水肥点源入渗、田间水肥施用管理3个方面,对滴灌压差施肥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突出压差施肥特点,尤其是把握浓度衰减的特征,在此条件下研究施肥器的水力性能和点源入渗规律,制定合适的灌溉施肥制度,使压差施肥技术的研究更系统、全面。为滴灌压差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4.
冬小麦再生水灌溉时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水氮利用效率的研究可为农田灌溉和施肥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该文用田间实验研究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水分与氮素的利用效率。田间试验设置了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下的清水灌溉加施肥、再生水灌溉加施肥和再生水灌溉不施肥(仅施底肥)9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水质、施肥量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很小;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小;再生水灌溉加施肥条件下的产量最高。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冬小麦再生水灌溉的耗水规律与清水灌溉的耗水规律十分接近,且累积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质和施肥无关,仅与灌水量有关,且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氮的利用效率受灌水量、灌溉水质、施肥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5.
夏玉米污水灌溉时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田间实验研究污水灌溉条件下夏玉米水分与氮素的利用效率。试验设置了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下的9个对比处理,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水质、施肥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很小;不同灌溉水量条件下,污水灌溉夏玉米的耗水规律与清水灌溉的耗水规律十分接近,且累积耗水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大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质和施肥无关,仅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清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高于污水灌溉处理玉米的吸氮量;氮的利用效率与灌水量和施肥无关,仅与灌溉水质有关,且污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高于清水灌溉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在实施节水灌溉下的水盐平衡机制,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择1个典型研究区,通过观测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耕、荒地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盐荒地对耕地的"旱排"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和降雨的影响下,耕地土壤含水率比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变化更剧烈,耕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及降雨、作物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质地,盐荒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灌溉和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5 g·kg-1以下,为轻度盐碱化土壤,盐荒地土壤含盐量较高,其中心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在4.0~10.0 g·kg-1,为重度盐碱化土壤,耕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和作物生长,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埋深;盐荒地地下水位埋深低于耕地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地下水矿化度在3.0 g·L-1以下,为微咸水,盐荒地中心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在8.5 g·L-1左右,为重度咸水。在无地表排水措施条件下,分布于耕地之间的盐荒地是耕地水盐的排泄区...  相似文献   
87.
根据顺义县的土壤分布状况,选择典型小区,利用回灌井进行地下水回补的入渗试验,分析入渗性能;利用试验数据确定渗透系数,经比较与其它方法得到的值相近;分析了不同降深对入渗量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降深和回灌量的关系表达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及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北运河流域为研究目标,对流域内各类非点源的污染负荷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北运河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中CODcr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贡献率达到38%;氨氮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贡献率达到43%;TN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53%;TP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贡献率达到74%。从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看,流域内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出两头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下游通州区和上游昌平区非点源污染物排量明显高于其他区。  相似文献   
89.
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田间试验,探讨冬小麦生长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5 m,在冬小麦需水高峰期,地下水为冬小麦生长提供的水资源量占耗水量的30%以上;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对冬小麦需水的动态调节作用减弱;当地下水埋深为3.5 m,地下水已基本失去对冬小麦需水的动态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0.
深入探究农田排水沟水体与底泥界面微环境对界面间物质交换和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不同水力联系的排水沟界面微环境特征,该研究利用微电极测量系统对陕西卤泊滩盐碱化改良区和盐荒地2种水力条件差异较大的排水沟水体与底泥界面微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区与盐荒地排水沟水体水质指标和底泥含水率、有机质、硫酸盐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底泥含水率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小;改良区与盐荒地底泥氧气最大渗透深度分别为10.2和2.6 mm,扩散边界层厚度分别为0.4~0.8 mm和0.2~0.4 mm;改良区排水沟底泥硫化氢浓度小于10μmol/L,而盐荒地高至178μmol/L。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利用排水沟渠湿地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