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2篇
  3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单体附加系甜菜M14与异缘三倍体甜菜(VVC)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研究和探明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机理,通过压片的方法,利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测定了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点位置、长臂、短臂及臂比。并与异缘三倍体甜菜VVC、白花甜菜及栽培甜菜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与VVC杂种细胞中附加的白花甜菜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分别为1C:2.82±0.07 μm和2.61~3.54 μm;普通栽培甜菜绝对长度为1.94~2.89 μm,通过实验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甜菜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附加的一条白花甜菜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至使单体附加系甜菜M14的高频传递特性得以表达,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的种间杂交,通过自然重组能够将有益基因导入栽培甜菜中来。实验数据可作为分析及鉴定单体附加系甜菜M14高频传递的重要论据及其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水资源短缺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水的社会属性、引入社会资源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新思路,准确评估水资源短缺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合理政策的制定。文中立足于大系统理论,从社会水循环出发,构建覆盖取水、配水、用水、回水全过程的水资源短缺(WRS)量度指标,并从经济支持、人力资本、社会公平、政治自由、民众可承受能力、政府愿景六大决策层构建社会适应能力(SAC)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我国华北、西北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实证区域水资源短缺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优质的耦合作用,综合评价值偏低引发初级耦合协调或濒临失调衰退,两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或互相牵绊、恶性循环。最后提出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虚拟水战略、水权水市场和公众参与四项应对措施,以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93.
94.
阐述了信息生态理论下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要素,提出了完善信息生态理论下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服务模式构建的策略,以推动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5.
稗草(Echtnochloa crus-galli)是世界性十大恶性杂草之一,也是中国水稻田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杂草,危害面积高达9.4x105 hm2,占稻田总面积的43.5%,严重影响水稻等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氯喹啉酸是1984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 AG)开发的一种新型选择性芽前、苗后除草剂,对稗草有极高杀灭活性.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二氯喹啉酸防除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96.
基于RSS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阐述了RSS含义和技术优点,然后,对基于RSS的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技术的流程做了详细论述,最后,指出了RSS技术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97.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繁殖、生长与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发酵产物内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察氏固体培养基上能快速繁殖,8 d内能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与时长分别为pH 6.0、温度30℃、转速200 r·min~(-1)和培养时长6 d;鲜茶干粉、鲜茶提取物、茯茶粉、茯茶提取物和色氨酸等能显著诱导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其中色氨酸诱导效应最强;内含成分分析表明,TLC可分离出至少10种冠突散囊菌代谢物质,HPLC与LC-MS检测分析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产量达到2.45 g·L~(-1)。本研究为茯茶冠突散囊菌的高值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8.
栽培甜菜(B.vulgarisL.,PT6、2n=19)与白花甜菜(B.corollifloraZoss.,2n=36)杂交获得VC88~1杂种F_1,其染色体组为VVCC,2n=36.VC88─1类似于异源多倍体,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以其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或与其它物种如B.maritinaL.杂交,皆获大量后代(B10,B14等),其染色体组为VMC、VVC等,2n=27.以B10~B14(B_1F_2)为母本与栽培甜菜(2n=18)回交,产生许多形态变异及各种染色体分布的后代(B_2F_3),其中以2n=18染色体的植株最多达41.58%,推测它们当中可能含有代换系及易位系;2n=27的个体出现频率高达30.19%,预示存在着无融合生殖现象;2n=18+1的植株以10.39%的频率出现,它们是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附加2~8个染色体的植株频率为5.的%,低于前人报道数字;嵌合体频率达8.93%,表现不稳定;极少数为2n=36、2n=45个体.  相似文献   
99.
平度市林业局于1990~1992年应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枣树绿枝扦插生根和移栽成活问题。其扦插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4%和92%,当年扦插移栽的小苗,翌年即达到成苗标准,比分株和嫁接繁殖育苗可缩短1/3~1/2的育苗周期,比根蘖苗归圃育苗单株成本降低0.20~0.30元。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