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1篇
  19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农田作业机械路径优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面向农田作业机械的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方法。基于农田地块几何形状、作业机具参数、地头转弯模式等先验信息,将田间作业划分为不同区域,根据选择不同的路径优化目标:转弯数最少、作业消耗最小、总作业路径最短或有效作业路径比最大,计算出最优作业方向,生成最优作业路径。基于地块全区域覆盖路径优化算法,设计开发了农田作业机械的路径规划软件,并选取了4块典型的凸四边形农田地块进行作业路径规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最优作业方向上的路径优化目标量比其他作业方向上有显著减少;对于上述4个地块,按照不同优化目标计算所得的最优作业方向均与地块某个边的方向角相同,对于长宽比较大的地块,最长边方向通常为最优作业方向。  相似文献   
32.
利用过表达基因技术将从水稻中分离克隆的RACK1基因定向克隆至植物中间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了RACK1过表达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R,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水稻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的报告基因、基因组PCR及Southern Blottin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过表达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3.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对研究区域泥石流危险因子的综合分析评价。泥石流灾害成因和评价因子的复杂性给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现今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各种数学模型在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继理论分析、实验之后又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BP神经网络等数学模型及其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各种数学模型的发展成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4.
生物炭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的影响,并明确适宜的生物炭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组(CK)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3 000 kg/hm2(T1)、3 750 kg/hm2(T2)与4 500 kg/hm2(T3)的处理组,于烤烟旺长期采集土壤样品,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提高土壤微生物AWCD值与微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数,能显著提高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且T2处理在这两类碳源利用能力上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4.82%和70.71%。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造成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的相关碳源。综合来看,T2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最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为3 750 kg/hm2。  相似文献   
35.
长期定位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并探讨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的长期效应,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生物炭能明显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连续施用生物炭对2015年烤烟生育各时期内土壤含水率均有促进作用,土壤含水率升高了3.243~3.983个百分点,且差异极显著,而在2016,2017年时,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在烤烟生育各时期内土壤含水率与对照比较或高或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连续施用生物炭在2015年移栽后30 d时,土壤容重升高0.083个百分点,土壤孔隙度降低3.113个百分点,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年份各时期为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土壤容重降低0.010~0.144个百分点,土壤孔隙度升高0.500~5.537个百分点,且以2017年移栽后30 d时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作用显著;连续施用生物炭对2015,2016年各时期的土壤固相比影响较小,主要能显著降低2017年移栽后30 d时土壤固相比。连续施用生物炭能极显著增加2015年各时期土壤液相比,降低2015年移栽后30 d土壤气相比,但对其他年份各时期的土壤液相比和气相比影响较小。不同年份各时期土壤物理性状各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连续施用生物炭后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对照差异较大,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6.
采用滚环复制和两步长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测出武昌罗索线虫Romanomermis wuchangens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的注释和分析结果表明,武昌罗索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4832bp,共有12个蛋白质基因、2个rRNA基因、23个tRNA基因和一段富含AT的D-loop区。与GenBank中现有的6种索科线虫序列对比,结果表明索科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特点:①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各不相同;②部分线虫(包括种内)线粒体基因存在重复现象,且重复次数不同;③线粒体长度存在很大差异(14~26kb)。  相似文献   
37.
RNA干涉下调RACK1基因表达增强水稻抗旱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CK1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利用RNA干涉技术抑制水稻RACK1基因的表达,分析了RACK1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实时定量PCR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RACK1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RACK1基因表达受抑制程度达50%左右。与非转基因水稻(对照)相比,转基因水稻耐干旱能力显著强于对照,其膜的过氧化酶和丙二醛的产生显著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表明RACK1蛋白质调节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性,并且这种调节在很大程度上与植株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8.
关于对平原造林新增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的战略部署,通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经过相关各委办局、各乡镇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2012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占全市总任务量的1/5.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39.
刘卉 《国土绿化》2014,(1):42-44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的战略部署,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严格落实,经过相关委办局、各乡镇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2012年全区完成平原造林面积5万亩,占全市总任务量的五分之一,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0.
丁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及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含有香豆素类、绿原酸衍生物类、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以丁公藤为主药,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中成药,如丁公藤药酒、丁公藤滴丸、复方丁公藤胶囊、丁公藤注射液、丁公藤滴眼液等,它们在抗风湿、镇痛、降低眼压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对丁公藤的植物基原、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药品开发与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丁公藤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