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攀西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独特、优越,拥有我国北方的光照和南方的热量条件,适宜枇杷生长,仅在凉山州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333.3hm2。国内原主产地冬季热量不足,枇杷幼果越冬,待春季气温回升后果实恢复生长,这样自然只能在4—6月成熟上市。攀西枇杷在冬春11月至翌年4月自然条件下反季节成熟,比国内主产地成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坝薯10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肥水平及追肥比例对马铃薯生产效益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探讨各种施肥方法与马铃薯生产效益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生产收益均随施氮量(A)和追肥比例(B)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后降,各种施肥方法对马铃薯效益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法得出马铃薯产量≥5400kg/亩,纯收益≥5000元/亩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10kg/亩左右,追肥比例48.3%左右;高效的施肥水平小于高产的施肥水平,追肥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13.
顺峰山公园林下植被景观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下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结合生态与景观效果,对顺峰山公园植被进行改造,并丰富林分上层林木种类,形成生态与艺术统一的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4.
以广州市22条(段)人行道为研究对象,使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测定公众对人行道景观美景度审美偏好,并通过SD语义法提取人行道景观因子,建立人行道美景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59.1%的人行道景观具有较好效果,专业组、非专业组与综合组在SBE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但在景观影响因素大小上具有一定差异性;人行道路面平坦性、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浪潮下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现代化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好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对物理教学有不利之处,所以应该积极发展现代化的有利影响,为教学改革和学生进步提供保障。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高中物理的教学进行了分类学习,教学的现代化改革很有必要。互联网信息技术冲击教育的模式,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并进行发展研究,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培养优秀学生,让学生各项素质提高,成为有用之才~([1])。  相似文献   
16.
郭春华  刘小冬  余盘满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64-1096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植物群落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对广东四大名园中植物物种组成,乔、灌木层群落的数量特征,植物观赏特性与景观季相变化,以及植物文化与造景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维护和改进提供科学数据,为现代园林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被景观调查为基础,从地形、林分结构、林冠郁闭度等环境影响因子出发,探讨了风景林下植被植物种类选择、林下景观空间结构问题。认为林下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采用乡土植物,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提出了观赏型、游憩型、生态型3种林下植被景观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小冬 《吉林农业》2010,(10):79-79
试验通过对4种绿肥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的绿肥新品种,为今后绿肥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风景园林产业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包括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思路、实施"2-1-1"培养模式、按职业能力设置专业课程、根据培养方向搭建模块化课程平台、针对工作实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明确了专业学习方向,拓展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灌木是风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物量较小,但在提高林下景观质量、群落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风景林下植被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生态适应性、观赏价值以及应用潜力3个准则层和11个因子的评价指标,对分布于珠三角风景林下灌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0种灌木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13种、Ⅱ级20种、Ⅲ级37种.在风景林下植被景观营造中,处在Ⅰ级种类应该优先开发利用,适宜作为灌木层的基调树种;Ⅱ级种类比Ⅲ级具有一定的优势性,适宜作为灌木层的骨干树种;Ⅲ级的种类适宜作为灌木层的一般树种,观赏价值较高的可作为灌木层特色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