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4篇
  24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冬季气温低,积造农家肥不易发酵,若采取以下措施,就可使堆肥较快腐熟,提高质量。1.选择好积肥地点。选择离粪源较近、背风向阳和运输方便的地方。2.计划好粪堆占地面积。粪堆形状为球形,高度以1.5米以上为好。否则不易保温。3.农家肥要打碎、拌匀。将堆制的  相似文献   
42.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相似文献   
43.
植保无害化生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汽油自动调合系统的构成、特性及工作原理。提出采用泵复用技术可以实现一个调合泵对应几个汽油组分的功能。实践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对汽油组分用量的全范围覆盖,而且还能在保证汽油在线调合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增加系统的柔性,节省在线调合系统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45.
利用GIS软件辅助园林规划平面设计能够更好的宏观把握规划设计过程,大量的减少前期勘察工作量,提高勘察精度,同时也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合理度。以奇台蜃海公园规划设计为实例,具体介绍了怎样基于GIS软件实现奇台蜃海公园园林规划的平面设计。最终成功的规划和设计出了园林的平面总图,实现了含有地理意义的平面园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6.
黄瓜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活性菌株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结果发现黄瓜幼苗的根、茎、叶中均有内生放线菌的存在,根组织中的数量、种类明显多于叶片和茎,占总分离株的72.7%,以链霉菌的淡紫灰类群、灰褐类群为主。活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黄瓜内生放线菌中对12种靶标真菌和6种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占46.8%和39.0%,主要为分离自根组织的链霉菌淡紫灰类群。分离自黄瓜叶片的gCLA4菌株抑菌谱较广,其发酵滤液对供试12种靶标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靶标细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rectus)。  相似文献   
47.
植物盐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的耐盐机理等方面入手,对近些年来植物盐胁迫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8.
今年初,邵阳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林业生产损失空前,林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6.2亿元。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大灾之年大造林,为再现秀美邵阳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全市今春共完成各类造林1.34万公顷,为计划的104%:完成历年未造林地补植补造修复面积5.65万公顷。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