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生产优质的单板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原木,然后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选择使用平切、有卡旋切或是无卡旋切的加工技术。由于原木在生长季节光照不均匀,同一根原木出现了木质软硬度不同的现象,称为阴阳面,原木阴阳面的有无或是轻重,在旋切单板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42.
启动氮加追肥对氮在大豆体内积累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在施用等量氮(纯N 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一次性施用(对照);R3或R4期一次性追肥;启动氮15 kg加R3或R4期追氮35 kg共5个处理,研究启动氮加追肥对氮在大豆体内积累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5期,与对照相比,启动氮15 kg加R4期追氮35 kg处理叶片N积累量减少11.5%,荚果N积累量增加36.6%(P<0.05);而根系N积累量增加21.7%(P<0.05),根瘤N积累量增加64.2%(P<0.05),表明启动氮加追肥处理N运转通畅,可以满足籽粒充实期大豆对氮素的需求。在R4~R8期,启动氮加R3或R4期追氮处理的氮积累量分别比基肥一次性施用处理增加82.6%和105%(P<0.01)。启动氮加R3或R4期追氮35 kg处理单株粒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4.8%和15.8%(P<0.01),产量分别增加17.6%和19.9%(P<0.01)。大豆植株R4~R8期氮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95**),提高结荚鼓粒期后大豆氮素积累量是增加大豆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意大利麻类等纤维作物生产情况,阐述了近年来意大利在麻类等纤维作物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借鉴意大利的纤维作物生产和发展经验,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重视纤维作物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与意大利等欧盟农业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启动氮对可溶性糖积累、分配的影响,确定最佳施氮时期,延缓大豆叶片的衰老,增加叶片的光合能力,采用框栽法,按照氮肥施用时期设置了5个处理,研究启动氮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15+35R4(启动氮15kg.hm-2+R4期追氮35kg.hm-2)处理有利于大豆生育后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延缓叶片衰老,增强叶片后期的光合能力,并利于后期茎秆中可溶性糖的运转,增加籽粒中可溶性糖积累量,增加产量。N15+35R4较N50(基肥一次性施氮50kg.hm-2)处理产量增加了16.5%,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45.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患绦虫病的鸡,生长缓慢,羽毛蓬乱无光。轻者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易被忽视。重者消瘦,贫血,甚至下痢。虫体过多者还会发生肠阻塞。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对犬子宫内膜炎的分类,提高其在临床上的诊断率,为进一步探讨犬子宫内膜炎的标准分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40只母犬进行卵巢子宫摘除术,通过观察患犬有无临床症状、子宫内膜结构在组织学上有无囊性扩张、内膜与肌层厚度(Endo/Myo)比值、基质成分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将犬子宫内膜炎进行更深入的分类。结果表明,可将子宫内膜炎在组织病理学上大致分为两组,临床症状组和无临床症状组,临床症状组又可分为无炎症类、轻度炎性浸润类、重度炎性浸润类(增生)和重度炎性浸润类(萎缩)四类,无临床症状组包括健康类和内膜囊性增生类(CEH)。本研究为制定犬子宫内膜炎的标准分类提供了一种较客观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48.
以河南科技学院东区校园的3种人工植物群落及裸地(对照)为对象,通过对群落内一些气象要素的实地观测,比较详尽的分析研究了这几种植物群落的园林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度、地表(0 cm)温度、表层(-5.0 cm)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对照(裸地)日变化曲线相似。(2)混合草坪—黄杨—国槐群落(草灌乔)在3种观测的植物群落中,其生态效应最为明显。与对照(裸地)相比,它的遮光率、地表(0 cm)的平均降温率、表层(-5.0 cm)土温的平均降温率、气温平均降温率、平均增湿效应分别为36.3%、34.7%、18.9%、6.9%、13.9%;桐树林群落(草乔)次之,而混合草坪—黄杨群落(草灌)为最低。据此,提出了优化校园园林生态系统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49.
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校园为例进行实地观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生物种群组成的多样性对园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植物群落内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对照点日变化曲线相似;②3种测点中混合草坪-黄杨-国槐植物群落(草灌乔)在3种观测的植物群落中生态效应最明显,它的遮光率、地表0 cm处平均降温率、地表-5.0 cm处平均降温率、气温平均降温率、平均增湿效应分别为36.3%,34.7%,18.9%,6.9%,13.9%;桐树林植物群落(草乔)次之,混合草坪-黄杨植物群落(草灌)最小。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校园园林生态系统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究一种适合于罗布麻韧皮脱胶的方法,分别以0.1%氨水(处理组)和自来水(CK组)为浸泡液,加入LM菌液和罗布麻韧皮,在35℃、150 r/min条件下进行振荡脱胶,从0.5 h开始计时,每隔3h取样一次,测定并比较发酵液和麻纤维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脱胶过程中,处理组发酵液的果胶酶、甘露糖酶和木聚糖酶活力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