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9篇
  31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试验以当地主栽西瓜品种庆发特早红和京欣2号为试材,分析比较了5种施肥方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正光生态有机肥50kg+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的处理4西瓜产量最高,667m2产量分别为4517、4620kg,667m2施用正光生态有机肥100kg的处理2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3.5%和13.8%。  相似文献   
72.
为评价水体中低浓度壬基酚(NP)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饲养、测定方法,研究了NP在不同暴露时间(8、16、24、32d),不同浓度(0.002、0.005、0.010mg·L-1)条件下,对蝌蚪生长发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0.010mg·L-1NP的蝌蚪,其生长发育被极显著抑制(P〈0.01);CAT活性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表现为先诱导后恢复,在0.010mg·L-1浓度组表现为诱导-恢复-诱导(P〈0.05);MDA含量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持续升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各处理组DNA损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之,即使水体中的NP符合灌溉标准,也可能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和掌握禽白血病在贵阳地区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情况,采用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ALV-A或B)和J亚群抗体(ALV-J)检测试剂盒,对贵阳市13个养鸡场中的15个肉鸡和商品蛋鸡共481份血清进行禽白血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结果 ALV抗体阳性率达到11.43%(55/481),其中9个鸡群172份血清样本A、B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18.60%(32/172),13个鸡群309份血清J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7.44%(23/309),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74.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头牛。试验组分别用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进行治疗(高、中、低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 500、1 000、500 g/d),"公英散"对照组给药量为500 g/d,观察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乳汁LMT检测情况及细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黄消散"中剂量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最高,极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次之,低剂量组最低。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公英散"组。LM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40个乳区均为强阳性"+++",治疗后均为"+、+或-"。乳汁细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主要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屎肠球菌等,治疗后3~5 d同一乳区细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细菌总转阴率达66.67%~100.00%,对照组细菌总转阴率达50.00%~100.00%。综合考虑,"乳黄消散"中剂量组临床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地肤通乳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先利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地肤通乳散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再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治疗,观察治愈率和有效率,最后利用BATMAN、STRING、Cytoscape等数据库及软件对地肤通乳散治疗奶牛乳房炎作用靶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肤通乳散对无乳链球菌抑制、杀灭浓度均为1.52 mg·mL-1;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25 mg·mL-1,最小杀菌浓度是最小抑制浓度的2倍;对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63.16%,有效率可达89.47%。地肤通乳散中共筛选得到21个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173个,枢纽靶点5个。上述结果说明,地肤通乳散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较高,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主要通过枢纽靶点5'-核苷酸酶、白介素-8、雌激素受体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β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Janus激酶2、Toll样受体4、原癌基因RelA、NF-κB亚基和趋化因子CXCL12来治疗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76.
<正>丰源优华占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迟熟杂交晚籼稻新组合,2015年分别通过了湖南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作迟熟晚籼稻栽培,6月15日播种,10月15日左右成熟,全生育期121天。株高102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一种利用硬脂酸对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和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复合物进行有机表面修饰的新方法,主要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利用硬脂酸对Nano-TiO_2/CNF复合体系进行有机表面修饰制得超疏水材料三个工艺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子镜(SEM)等对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出硬脂酸中的—COOH基团与TiO_2/CNF复合体系表面的—OH基团发生脱水反应,并将疏水性—CH_3基团引入复合体系中,复合体系表面构建的纳米级粗糙结构协同体系内引入的疏水基团使最终产物具有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78.
玉米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叶脉、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大豆共生期内玉米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叶脉、气孔特征的影响。方法 在自然光照射下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盆栽试验,以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和弱耐荫性品种桂夏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T1(2行玉米间隔2行大豆套作)、T2(1行玉米间隔1行大豆套作)和CK(净作大豆)3种空间配置,探究不同处理下大豆光合参数、叶脉和气孔特征参数对光环境的响应。结果 与净作相比,玉米荫蔽下大豆冠层的远红光光谱辐照度显著增加,T1、T2处理下的光照强度分别降低48.62%和77.39%。在玉米荫蔽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显著低于CK(P<0.05),且下降幅度都随着荫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由T1到T2处理)。与CK相比,T1、T2处理下南豆12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1.00%、44.15%,桂夏3号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4.62%、47.93%;南豆12的气孔导度分别显著下降29.19%、39.69%,桂夏3号的气孔导度分别显著下降26.83%、49.50%。同时,南豆12的叶脉密度在T1、T2处理下分别比CK显著下降14.99%、20.01%,气孔密度分别下降12.79%、18.27%;桂夏3号的叶脉密度在T1、T2处理下分别比CK显著下降10.38%、27.62%,气孔密度分别下降15.77%、22.46%。此外,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脉闭合度、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叶脉间距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玉米荫蔽下,南豆12的叶脉密度、叶脉长度、叶脉闭合度、叶脉间距都显著优于桂夏3号。在荫蔽程度更高的T2处理下,除蒸腾速率和叶脉闭合度以外,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的光合、叶脉和气孔各参数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桂夏3号,且净光合速率更高。结论 在玉米-大豆套作的种植模式中,大豆冠层光环境、叶脉和气孔特征的变化会影响大豆的光合能力,但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的叶脉、气孔特征对荫蔽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9.
正巨峰系葡萄色泽漂亮、味甜多汁、口感好,是陕西关中地区广泛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群,主要有京亚、户太8号、巨峰、夏黑等品种。由于巨峰系葡萄易败花、坐果难、大小粒现象严重、果穗松散,生产中普遍要对花序果穗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发现,目前在花序果穗药剂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种植效益及可持续生产,应引起生产者重视。1问题一:乱用药剂花序果穗处理药剂种类繁多,常出现无用、  相似文献   
80.
衣原体(Chlamydiaceae)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为了解不同样品类型或不同日龄猪中衣原体的流行情况和多样性,随机采集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两猪场猪的全血样品、结膜拭子、鼻拭子和粪便拭子样品共700份,采用基于23S r RNA基因的FRET-q PCR方法和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进行11种衣原体的检测和分型。结果:猪衣原体是猪的衣原体感染的唯一衣原体种,其阳性率高达63.6%(445/700)。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衣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母猪。血液中猪衣原体的阳性率和拷贝数显著低于其他拭子样品。针对浙江的衣原体阳性样品的基于omp A VD1-2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获得了分布于4个亚型的19个变异株,表明该病原体的高度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实我国猪衣原体存在高度流行性和遗传多样性,为该病原的致病性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以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