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8篇
  20篇
综合类   354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属盆地周山地丘陵地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典型的“三山两槽”地形特点。全县幅员面积20多万公顷,其中草山草坡和林间草地面积5.6万公顷,可利用成片草山草坡面积3.9万公顷。种草养畜是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42.
低温贮藏对菠萝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菠萝在贮藏过程中PG、PE活性升高 ,水溶性糖醛酸含量增加 ,硬度降低 ,同时果肉组织细胞表现为细胞壁微纤丝层次性排列被破坏 ,中胶层电子密度降低。低温可延缓水溶性糖醛酸含量的增加和硬度的下降 ,抑制PG和PE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壁的降解。  相似文献   
643.
农业机械工作环境恶劣,其适应性要求比路面机械高很多,尤其面对田间不良地况时,对农业机械的行驶性能要求更高。对于大型农业机械的田间作业,应用四轮驱动有利于提高机器与地面的附着力和行驶的稳定性,使得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不至于因为对地面的附着力不足而轻易打滑。玉米收获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垄作田间地头需要掉头及丘陵地区斜坡工作时都需要提高稳定性和对地面的附着力,而四轮驱动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采用四轮驱动,可能会因为前、后轮之间速度匹配不当而使得前后驱动桥之间产生干涉作用,加剧了机器磨损,缩短了机器的寿命;但从总体上看,适宜地采用四轮驱动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更有优势。为此,采用理论分析、实际计算和样机试验的方式分析玉米收获机的前、后轮的速度匹配问题,讨论不同的超前率对机器驱动桥和轮胎磨损、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4.
奶牛的长寿性与牛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本研究利用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北京及周边地区124个DHI参测牧场牛出生、产犊和离群记录来分析离群胎次、月度、季节以及产犊季节、月度对在群寿命和生产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牧场淘汰奶牛的平均在群寿命为1 699d,平均生产寿命为831.8d,平均利用胎次为2.65胎。2012-2015年统计群体长寿性能基本保持稳定,自2016年发生明显下滑,2017年跌至最低,自2018年又开始逐步恢复,2021年达到近十年历史最高水平。牧场中全年发生的淘汰事件并不均衡,秋冬季节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牛群的淘汰高发季节;夏季产犊对牛的在群寿命和生产寿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45.
为了加快汾河流域水污染源治理,本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水文、农作物管理数据,构建了汾河上游SWAT模型,并对该地区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汾河上游流域泥沙及总氮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耕地较多的中部、东部及东南部;总磷输出系数较大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及中东部城镇、村庄等人类聚集地集中的地区;(2)汾河源头区,虽然海拔较高、坡度陡,但泥沙、总氮、总磷输出系数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非点源污染;(3)草地为泥沙和总磷的主要贡献来源,耕地输出系数对总氮的贡献比很大,林地对总氮和总磷的贡献较低,城镇的总氮和总磷输出系数较大,但是由于面积占比小,整体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646.
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宁夏地区41 343头荷斯坦牛产犊、离群、体型鉴定等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生产寿命与体型性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用产犊、离群记录计算得到了生产寿命数据,根据体型性状数据运用动物模型计算育种值,将生产寿命数据划分为12个水平,采用了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分析了体型性状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泌乳系统相关的体型性状如中央悬韧带、前乳房附着、前乳房、泌乳系统总分,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差异较明显;与运动相关的体型性状如肢蹄、与体躯大小相关的体型性状如体高,以及体型总分在不同生产寿命分组中差异均较明显。本研究初步分析了生产寿命与体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寿命在奶牛育种中的研究和辅助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7.
为筛选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泌乳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研究从分子水平探究了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繁殖和泌乳性状的相关性。通过混池测序法在70头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公牛中扫描目标基因的SNPs,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对其后代1 160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部分SNP的基因分型,基于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双倍型信息,并采用线性模型对SNP及其双倍型与5个繁殖和6个泌乳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EBV)进行关联分析。随后,针对位于功能区域的SN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在MET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SNPs,说明该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就其中7个SNPs进行了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7个SNPs与多个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关联;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7889T>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同时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另一个位于上游调控区的g.51736640A>C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初产日龄、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但乳蛋白率、乳脂率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繁殖性能较好,但泌乳性能相对较差;此外,位于第6外显子的g.51660569G>A位点TC基因型个体初产日龄的EBV较低,青年牛首末配种间隔、经产牛首末配种间隔、体细胞评分的EBV最低,说明该基因型个体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该基因的7个SNPs形成2个单倍型块,其双倍型与目标性状的关联分析进一步表明,单倍型块1中H1H3个体的繁殖性能较好且泌乳性能中等,单倍型块2中H4H4个体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较优秀,为两个优势双倍型;此外,H1H3包含g.51660569G>A位点的TC基因型,H4H4为g.51737889T>C、g.51736640A>C两位点GG基因型的组合,其关联分析结果与单个位点的结果一致。基序分析结果表明,g.51737889T>C与g.51736640A>C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G可富集到与基因激活、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且两位点GG基因型的MET基因表达量均最高,其双倍型H4H4表达量也较高,进一步验证了关联分析结果。综上,本研究获得了中国荷斯坦牛MET基因的多态性图谱,并通过关联分析、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并验证了MET基因与繁殖、泌乳性状的遗传关联,为中国荷斯坦牛高产高效选育提供了可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48.
为解决传统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溶剂难回收、有毒、安全性差等问题,本研究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提法水相循环重复提取葡萄籽油,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pH值、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并对乙醇水提法提取的葡萄籽油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葡萄籽油提取最佳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45%、pH值9、温度70℃,在此条件组合下葡萄籽油提取率高达30.1%,且葡萄籽油品质接近或达到国家标准。乙醇提取法满足绿色提取工艺的特点,为葡萄籽油高效提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9.
【目的】为初步筛选授粉性状优良的软枣猕猴桃雄株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授粉雄株的合理配置及育种效率的提高。【方法】对15份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条件、萌发特性和花粉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1)软枣猕猴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需的适宜离体培养条件略有不同,总体来看,适宜花粉培养的蔗糖浓度为5.0%~10.0%,硼酸浓度为25~50 mg/L,培养温度为30℃,最佳观察时间为4.5~6.0 h。2)不同雄株的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特性存在明显的株间差异。单花花药数的变幅为32.67~47.88枚,单药花粉量为3 267~26 000粒。单花花粉量,S3和S13的均较多,均超过1 000 000粒;S4、S6的均较少,均低于150 000粒。15份雄株的花粉萌发率均较高,其中,Z1与S8的萌发率达到90%以上,Z2、S4、S9的萌发率虽均较低,但也都在65%以上;花粉管长度,Z1、S2与S8的均相对较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余雄株的。3)依据单花花粉量、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进行聚类分析,15份雄株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1的萌发率、花粉管长度最高,单花花粉量也较高但其变幅大,筛选结果表明,Z1的综合表现较好;类群2...  相似文献   
650.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栽培原料的筛选、开发和优化成为我国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种类众多,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具有巨大优势。但是目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产业壮大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