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用临安市爱咯禽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淮南草鸡为原料,制备鸡肉香味料微胶囊。试验研究了变性淀粉:麦芽糊精、芯材:壁材、进风温度等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喷雾干燥的工艺。优化后的工艺为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2,芯材:壁材为1:3,进风温度190 ℃。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测得的包埋率为87.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最佳制备工艺下的微胶囊大小均一,表面呈现豌豆状凹陷,但无裂痕,可判断微胶囊的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对李裂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易裂品种青脆李为试材,采用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统计3种覆盖下青脆李裂果率、裂果方式、裂果部位的差异,测定了土壤、叶片和果实中的含水率,以及果胶、纤维素、单果质量、糖、酸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青脆李在自然生草覆盖下,裂果率近85%,相当严重,地膜覆盖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率和果实含水率,裂果率降至68.94%;地膜覆盖下,以纵裂或者半圆型和纵裂型的混合开裂最多,稻草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下,均以半圆型方式开裂最多;地膜覆盖下青脆李果实单果质量44.18 g、可溶性固形物为9.7%、总糖含量52 g·L-1,均显著高于稻草覆盖和自然生草覆盖。综上,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对青脆李裂果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并能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3.
时下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节能、轻便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购买电动自行车后,要注意正确安全使用和保养.以延长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4.
从草莓炭疽病的分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国内外草莓炭疽病的
研究进展,从农业、化学、生物防治、遗传等方面介绍了目前草莓炭疽病的主要防控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为适应棉花生产的新形势,兵团棉花在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布局,调整好棉花种植结构,扩大规模经营,加大科技投入,组织优质攻关 .使兵团棉花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优取胜.  相似文献   
66.
1蛋氨酸 目前作为蛋氨酸添加剂的产品主要有DL-蛋氨酸及其羟基类似物及其钙盐。此外,还有蛋氨酸金属络合物和用于反刍动物的保护性蛋氨酸制剂。  相似文献   
67.
小兴安岭代表性菌物系统进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小兴安岭菌物系统进化关系并验证可应用于该地菌物的分子钟校正时间标准,采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代表性菌物25种,对ITS1、5.8S和ITS2 rDNA区域进行PCR扩增、测序。同源序列多重比对后分析序列特征。以核酸进化的最适模型构建最大似然树、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自展检验重复1 000次估计可靠性。根据分子钟推测菌物分化发生时间。25种ITS序列平均碱基组成为T=28.66%、C=24.11%、A=26.19%和G=21.03%,总体转换/颠换差R=1.274。Tajima检验支持最大似然树和邻接树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于长期进化而言,无ITS核苷酸序列以绝对恒定的速率变化,分子钟不具有通用性。构建不受分子钟约束的最大似然树,根据枝长估计红毛盘菌与其他菌物分化发生在500 Ma,灰光柄菇与其他菌物分化发生在约130 Ma,多孔菌在内的其他菌物起源于约100~120 Ma。  相似文献   
68.
2010-2012年对兰州市不同绿化带及试验种植区三叶草病毒病症状表现和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田间调查表明,三叶草病毒病在调查区普遍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8.14%,病情指数为17.45,主要症状为黄斑花叶、斑驳花叶、花斑花叶、丛簇矮化、皱缩褪绿、环斑及环纹。白三叶草和红三叶草发病高峰期及表现症状明显不同,4月下旬到5月上旬白三叶草达到发病高峰,主要症状为黄斑花叶;6月红三叶草达到发病高峰,主要症状为花斑花叶、丛簇矮化。环境对三叶草病毒病发生有重要影响,当温度为25 ℃,相对湿度为45%时发病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7481、74.07。DAS ELISA 检测表明, 田间三叶草病毒病主要病原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检出率分别为100%、83.3%,复合侵染率为83.3%。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6科16种植物,WCMV可侵染豌豆、菜豆、昆诺藜等。  相似文献   
69.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养犬看家已逐渐转向商品犬和伴侣犬的饲养,养犬业的发展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众多的问题。犬肠道寄生虫流行非常普遍,据报道,50%以上的犬有一种或多种寄生虫感染,且经犬传给人的寄生虫疾病很多,本文将最为常见的4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