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7篇
  6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351.
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在旱地冬小麦春季追施水溶肥技术示范田(SR)和对照田(CK)进行调查取样,研究不同田块的产量、产量因素及肥料贡献率.结果 表明:追施水溶肥技术示范田3年平均产量为5 119.1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田,比对照田平均增产17.55%.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加了穗粒数和亩穗数,穗粒数和...  相似文献   
352.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  相似文献   
353.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美国木豆树苗木生长特性影响,为木豆树苗木肥料供应提供理论依据。以长势良好且均匀的3个月生美国木豆树幼苗为材料,采用部分“3414”方案设计试验,氮、磷、钾等3种无机肥配以生物炭有机肥,共8个处理,设置3种施肥措施:不同水平氮磷钾肥配置,不同氮磷钾肥缺失和生物炭肥添加,对美国木豆树苗木地径、株高、冠幅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磷、钾元素,美国木豆树更加需要氮肥的调控;合理的肥料搭配施用能够很好地促进美国木豆树苗木的生长发育,施肥量氮、磷、钾配比为8,4,6g/株,可以作为美国木豆树苗木栽培的一种养分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354.
为明确土壤增施氮肥对Bt棉生殖器官棉蕾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 2017—2018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杂交品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300 kg hm–2基础上,设计施氮量分别增加25%、50%、75%、100%的处理,探讨土壤增施氮肥对Bt棉棉蕾中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其氮代谢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个类型品种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随增施氮量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氮量增加25%~100%,棉蕾Bt蛋白增加4.5%~132.7%,Bt蛋白的最大含量基本出现在常规施氮1.50~1.75倍(450~525 kg hm–2)。氮代谢生理机制则表明,棉蕾中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含量、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AA)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 GOT)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的变化趋势与Bt蛋白含量表现一致,而...  相似文献   
355.
以作物渗灌试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空间土壤养分,研究不同渗灌次数对青贮玉米苗期不同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20、20~40 cm渗灌土壤中(不含CK)pH值最高值均出现在L0处,与CK相比,pH值分别提高了6.29%和10.28%;最低值均出现在L1/2处,较CK值分别提高了0.67%和0.40%。W2和W3显著提高了不同土壤空间位置的pH值。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加,不同深度及位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2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位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氮含量L1/2显著高于L0及L1/4,最大值均出现在L1/2-W1处理中,较CK分别提高了98.52%和82.72%;不同渗灌次数及不同深度的渗灌中速效磷均随渗灌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多显著低于CK(P<0.05);速效钾含量随渗灌次数...  相似文献   
356.
刘震  邓勇  赵超绮  星君宜  万平  杨凯 《核农学报》2023,(6):1099-1110
为探究小豆复叶发育调控机理,本研究以电子束辐射小豆栽培品种京农6号获得的一个稳定遗传的五出复叶突变体pcl (pentafoliate compound leaf)为材料,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调查、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五出复叶小豆个体的株高、茎粗、单株荚数、荚宽、单荚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较三出复叶个体均显著增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五出复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末端上物理距离约为500 kb的区间内,区间内共注释出27个基因。染色体步行结果发现,VaTMK3基因启动子区域TATA-box中存在碱基突变,该突变位点分析与性状共分离。转录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和细胞扩增和增殖调控基因VaTMK3表达显著上调。同时生长素跨膜转运载体蛋白编码基因VaPIN1a、VaPIN1b、VaLAX1、VaLAX3、VaLAX5表达量均增加。由此初步确定五出复叶突变候选基因为VaTMK3,且VaTMK3影响了叶片中生长素的转运,从而影响了复叶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小豆复叶发育调控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小...  相似文献   
357.
利用植物病害流行学手段,通过微生物菌肥、常规肥料设计,明确两种施肥方式下花生网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采用温湿度记录仪、土壤检测仪对试验小区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从6月10日调查开始到流行末期,施加微生物菌肥和施加常规肥料小区平均温度分别为27.0℃和27.1℃,小区平均湿度分别为50.1%和49.9%,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25.0℃和25.1℃,土壤平均湿度分别为51.1%和51.0%,土壤平均PH值分别为6.4和5.8,流行末期病情指数分别为35.5和42.8,病株率分别为94%和100%。试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环境的pH值存在差异。病害流行过程中病情严重程度为:施加常规肥料>施加微生物菌肥。通过计算机应用SPSS 27.0软件对所调查两种施肥方式的病情指数进行曲线回归分析,拟合出最适Logistic模型。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指数增长期(始发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358.
为了确定沧州地区适宜与夏玉米轮作的绿肥品种,加快休耕政策的落地实施。本文作者于2021年和2022年开展了绿肥+夏玉米轮作田间试验,研究4种绿肥作物(小黑麦、冬油菜、草木犀、苜蓿)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量及对后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播种量条件下,不同种类绿肥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依次为冬油菜>小黑麦>草木犀>苜蓿。不同种类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存在差异,草木犀氮(N)含量最高,冬油菜磷(P2O5)含量最高,苜蓿钾(K2O)含量最高;但作物养分积累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4种绿肥轮作处理与对照组冬闲休耕相比均能明显提高后茬玉米产量,其中冬油菜、小黑麦的2年平均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后茬玉米产量与绿肥生物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在沧州地区可以选择冬油菜和小黑麦与夏玉米进行轮作。  相似文献   
359.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属——短头兰属(Trachoma Garay),该属与管唇兰属(Tuberolabium Yamamoto)相近,区别在于前者花朵簇生于短的花序上,短寿,分批开放,花粉团为完整的球形或具不明显的沟纹;后者花朵着生于长的花序上,花期较长,同时开放,花粉团深裂,由透明膜隔开。  相似文献   
360.
新稻8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稻18号为母本、津稻10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常规粳稻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审。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且食味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作者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黄淮稻区品种更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