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7篇
  6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幼年期泡桐顶芽越冬死亡,翌年多利用侧芽以假二叉分枝的形式生长,造成“冠大干低”,严重影响桐材产量与质量.了解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机理及研究进展,对木本植物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对可能导致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泡桐顶芽死亡与顶芽生长发育状况、温度、水分、光周期、平埋、内源激素及程序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引起泡桐顶芽死亡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2.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冠层内温湿度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而其玉米纹枯病发病也较轻。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能够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则长于常规模式。  相似文献   
43.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2017~2018年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2017年和2018年,试验小区日平均温度为25℃和26.3℃,平均湿度分别为74.9%和60.5%,病情指数为53.1和44.5。2017年相比2018年病情指数高8.6,根据玉米大斑流行特点,这说明气候对玉米大斑病的扩展起到一定作用。应用SPSS 20.0中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程序将两年的病情指数进行拟合,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始发期(0~0.05),这一时期7月7日至7月15日持续8 d,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理论时间。盛发期(0.05~0.95)为7月15日至9月4日,持续天数为51 d。衰退期(0.95~)为9月4日至玉米生育后期。该病的指数生长期也是为最佳药剂防治时间。2017年和2018年生长季流行阶段天数以及季节最大病情指数虽然各有差异,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
亏缺灌溉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析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探讨不同品种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该研究在大田遮雨棚滴灌下,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大西洋’为材料,参考西北区和本试验区的年平均降雨量,设置5个水分处理,将参考试验区年平均降雨量的值划分为正常灌水(A),逐级调亏灌水量的值划分为轻度(B)、中度(C)、重度(D)和特重度(E)亏缺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与分配、叶片相对含水量、产量与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水下,‘青薯9号’株高增长速度大于‘大西洋’,且测定期内持续增高,但‘大西洋’叶面积快速扩增期的扩增速度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各器官干质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大西洋’各器官干质量呈增长趋势,‘青薯9号’茎叶和根干质量呈前期增长后期下降、块茎干质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青薯9号’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值为57.96%,仅是‘大西洋’最高值的67.43%;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西洋’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公顷产量、商品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青薯9号’仅商品薯率和大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其他指标则显著低于轻度亏缺灌溉(P0.05),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分别为152.62kg/(hm~2·mm)和130.70%。亏缺灌溉下,随水分亏缺度加重,‘大西洋’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扩增的抑制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生物量积累的增速和绝对值降低、产量和大薯率显著下降(P0.05),且‘青薯9号’上述指标的降幅小于‘大西洋’,其中轻度亏缺灌溉下,‘青薯9号’单株结薯数和公顷产量具有补偿效应,较正常灌水分别增加22.79%和1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48%、灌水效率提高60.05%,抗旱系数为1.12。因此,‘青薯9号’轻度亏缺灌溉,可控制其地上部旺盛生长,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大西洋’应保证充足水分供给,不宜亏缺灌溉。  相似文献   
45.
46.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调控效应,以特早熟品种‘国欣早11-1’为研究材料,研究种植密度配合棉太金化控对小麦后直播种植方式下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逐渐降低,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受棉太金调控效应较为明显。低种植密度下上部棉纤维比强度高,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有利于中下部棉纤维比强度的提高。中高种植密度下棉太金施用量为1 170 m L/hm~2时,有利于棉株各部位纤维马克隆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综上,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棉太金化控用量1 170 m L/hm~2时有利增强棉花整株的纤维品质,且有利于棉株上部和下部纤维马克隆值的优化,及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不同遮荫度(O%,50%,75%)和遮荫期限(60d,120d)对柱花草10^#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遮荫(60d)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率WUE增加,植物量和根冠比减小,并且759/6遮荫处理与对照之间出现显著的差异(P〈O.05),遮荫使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75%遮荫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O.05)。长期遮荫(120d)使75%处理的叶绿素总量降低,植株高度、分蘖数比对照显著降低(P〈O.05),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通过熔盐法合成了Yb3+、Ho3+共掺杂CaBi4Ti4O15荧光粉,研究其结构、形貌、上转换荧光和荧光温度传感特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为纯相的铋层氧化物结构,随着Ho3+掺杂浓度的提高,晶格收缩,引起了(119)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粉末样品呈片状结构,长宽分布从百纳米到微米量级,厚度小于200 nm。合成的荧光粉末材料在980 nm红外激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其上转换发光对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响应。基于归一化荧光强度的温敏发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绿光发射带的温敏特征在488 K时有最大灵敏度0.004 97 K-1,在583 K时有最大相对灵敏度1.01%K-1。研究表明,熔盐法合成的具有片状结构的Yb3+、Ho3+共掺杂CaBi4Ti4O15荧光粉在上转换荧光温度传感...  相似文献   
49.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0.
2015年在山东省莱阳市梨园采用240 mg/条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迷向防治试验,悬挂495根/hm~2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结果表明,应用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迷向率达97.89%~100.00%,对幼虫的蛀果防效为73.47%~83.33%,使用240 mg/条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干扰成虫交配行为,减少下一代种群数量,减轻梨小食心虫的蛀果危害。根据经济效益分析,迷向区梨果总产值比对照区增加74 632.8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