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101篇
  54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茶树是典型的聚铝型植物,茶园土壤中过量的铝会抑制茶树根茎叶的生长,降低茶叶品质。本研究以日照市茶叶主产区的11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为试材,采用连续浸提法研究日照市茶园土壤铝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全铝(T-Al)含量范围为9.82~28.99 g/kg,土壤活性铝(Tac-Al)总量为920.50~4007.23 mg/kg,平均占全铝含量的12.52%;土壤各形态活性铝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铝的水合氧化物和氢氧化物(Hy-Al)>腐殖酸铝(Ha-Al)>交换态铝(Ex-Al)>有机结合态铝(Or-Al)>无机吸附态铝(In-Al),其中Hy-Al与Ha-Al占活性铝总量的90%以上,是日照市茶园土壤活性铝的主要形态;与未植茶地相比,茶园土壤全铝和各形态铝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T-Al含量主要受母质和成土过程影响;Ex-Al和Or-Al与土壤pH值及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随土壤pH的降低和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Hy-Al及Ha-Al与游离铁显极著正相关,反映了成土作用强度的影响;随植茶年限增加,T-Al和Ex-Al含量呈先增加...  相似文献   
822.
介绍麦田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农民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3.
<正>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作物秸秆,秸秆就地还田虽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但常规条件下秸秆自然腐熟速度十分缓慢,若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后腐熟不及时,就会影响后茬作物的正常播种和生长,这严重制约了秸秆就地还田技术的发展。秸秆腐熟剂富含高效微生物菌,能促进秸秆快速分解,对改善土壤成分,防止土壤板结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该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824.
为了解茶园土壤磷素有效性,以日照市茶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物有效性分级法(BBP),对不同植茶年限和施肥模式的茶园土壤剖面(0~70 cm)磷素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剖面TP、Olsen-P含量分别为202.97~2 334.49、12.20~317.50 mg/kg,随剖面深度增加,二者均呈降低趋势。随植茶年限延长,各土层TP、Olsen-P呈增加趋势,且在0~40 cm土层更为显著。施用有机肥茶园的表层土壤(0~20 cm)TP、Olsen-P含量显著高于施用化肥茶园。生物有效磷中CaCl2-P、Enzyme-P、Citrate-P、HCl-P含量范围分别为0.03~46.60、0.15~60.07、1.73~39.89 mg/kg和3.73~294.64 mg/kg。各土层不同形态生物有效磷含量占比以HCl-P最高,Enzyme-P、Citrate-P次之,CaCl2-P最低。随植茶年限延长,CaCl2-P、Enzyme-P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itrate-P逐渐降低,而HCl-P则呈先降低...  相似文献   
825.
826.
‘皖秋葵3号’是从江苏省盐城市引进的‘盐秋葵–1’品系的变异单株中经系谱法选育成的新品种。5~6片叶时始花,春播出苗后50 d左右可采摘。果皮浅绿色,果形挺直,鲜果长12~15 cm,粗18~22 mm,果棱数5,平均单果质量14.4 g。单株蒴果数39.9个,鲜果产量30 000~35 000 kg·hm-2。早熟性好,嫩果肉厚,口感鲜美,商品性状优良,适合深加工。适应性广,适合在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827.
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为海南岛珍稀鱼类,其有关基础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的研究极其匮乏。为了解海南半鲿的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共采集了体长(L)为42~289 mm的样本491个,运用生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的性比、性体指标、繁殖力及卵径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具有雌雄异形现象,繁殖季节为5-7月,为单批产卵类型。海南半鲿50%性成熟体长(L50)为140.95 mm,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511±339)粒/尾,相对繁殖力平均值为(6.89±4.26)粒/g。海南半鲿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该特征是种群为了维持和增加生物量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828.
【目的】研究古蔺县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揭示其遗传分化特征。【方法】利用GBS技术对65份野生茶树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基于获得的高质量SNP,对参试野生茶树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分化Fst变量、系统进化、PCA主成分以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65份野生茶树测序共获得74.48 G数据,540 633 846条高质量reads,通过比对获得769 893个高质量SN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284个,多态性位点比例(PPL)为57.33%,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0.4267~0.914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1514~0.5000,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与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2~0.1328和0.0404~0.123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0312~0.1025,香农指数(Shi)为0.0576~0.1990,遗传分化指数Fst变化范围为-0.7042~0.4372;遗传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可将65份野生茶树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而PCA分析则可划分为4个亚群。【结论】65份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近,存在频...  相似文献   
829.
传统的油料作物田间表型数据采集方法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低空无人机遥感具有快速便捷、成本低、易操控等优势,提高了在中、小尺度区域遥感观测油料作物的形态学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精细化程度,初步实现了油料作物田间生长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与分析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油棕等油料作物表型分析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无人机飞行平台、机载传感器以及作业流程,重点梳理了无人机遥感在油料作物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产量估测以及逆境胁迫监测等多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了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油料作物监测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智慧农业的后续发展和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0.
2020 年7 月1 日在黔西南州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城区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城区内涝,对居民生活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小时雨强较强,维持时间较长,其中兴义城区为记录以来近10 年第二强降雨,此次过程为高层底层 相互配合的降雨,水汽输送有利。物理量场配合较好造成了这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