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碳调节剂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由于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硝酸盐在表土中的累积。本研究根据碳/氮互作原理,向次生盐渍化土壤中添加碳调节剂(秸秆+腐解菌),探讨其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碳调节剂主要以小麦成熟期秸秆磨成粉加入快腐菌剂制成。采用盆钵试验方法,土壤盐分动态试验在每盆2.5 kg土壤中添加150 g碳调节剂,调节剂用量试验在每盆中添加0(CK)、 30(T1)、 60 (T2)、 90(T3)、 120(T4)、 150(T5)和180 g/pot(T6)碳调节剂,进行短期(7 d)和长期(90 d)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 可溶性盐含量及离子组成。【结果】盐分动态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碳调节剂后,明显增加了起始电导值,随培养进行,电导值不断下降,呈二项式关系(y=0.0138x2-0.2681x+3.7768,r=0.9966**),7 d以后基本趋于稳定。碳调节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添加碳调节剂的所有处理其水溶性盐含量均较对照有极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培养90 d后,添加碳调节剂的各处理土壤水溶性盐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与培养7 d时相比,T3和T4处理降幅最为明显,其中T4处理在培养7 d已降低23.82%的基础上又降低了9.14%,总降幅达到32.96%,该结果说明碳调节剂的加入,其长期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短期培养还是长期培养,只要加入碳调节剂,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浓度均明显下降,最多可使硝酸根浓度降低97.10%,这些结果说明,通过向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加入碳调节剂来降低硝酸根含量的方法是可行的。碳调节剂还可大幅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其中T6处理使土壤水溶性钾浓度提高了近10倍,但对速效磷的补充有限。长期培养90 d,速效氮、 磷、 钾养分的变化与短期培养7 d相似,只是铵态氮和硝态氮进一步明显减少。【结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理论上碳调节剂用量在36 g/kg(T3处理)和48 g/kg(T4处理)之间较为合适,但实际田间用量需经过大田生产过程加以进一步验正。  相似文献   
42.
堆置与添加蛭石对污泥蚓粪培育茄子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堆置和添加蛭石处理对污泥蚓粪育苗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pH和电导率(EC)以及该基质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污泥蚓粪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污泥蚓粪和堆置污泥蚓粪(堆置180 d)中分别添加不同量蛭石(体积比:蚓粪﹕蛭石=1﹕0,2﹕1,4﹕1,8﹕1)复配成育苗基质,以市售泥炭育苗基质为对照,共9个处理,通过大棚育苗方式培育茄子幼苗。【结果】污泥蚓粪基质比传统泥炭为主的基质更能促进茄子幼苗系统发育;新鲜污泥蚓粪基质和堆置污泥蚓粪基质都能够显著增大茄子幼苗的开展度、根表面积、根粗、根体积、茎叶干重、总干重、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新鲜污泥蚓粪基质能够显著增加茄子幼苗的叶绿素,堆置污泥蚓粪基质能够显著增加茄子幼苗的根长;新鲜污泥蚓粪中添加不同量的蛭石对茄子幼苗茎叶生长的影响小于堆置污泥蚓粪,而对根系的影响大于堆置污泥蚓粪;堆置处理导致污泥蚓粪有效氮、有效磷和pH下降,而EC增大。新鲜污泥蚓粪和堆置污泥蚓粪中加入蛭石都导致有效氮磷钾含量和EC值下降,而pH增加,变化量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育苗后,污泥蚓粪基质的有效氮磷钾含量显著高于市售基质,而pH差异不显著。新鲜污泥蚓粪与蛭石按照2﹕1体积比、堆置污泥蚓粪与蛭石按照8﹕1的体积比混合最有利于增大茄子幼苗壮苗指数。【结论】污泥蚓粪可以作为育苗基质材料培育茄子幼苗,持续大量的有效矿质营养供应是污泥蚓粪促进茄子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虽然污泥蚓粪堆置处理降低了有效氮磷含量、增加了EC值,但在保证幼苗质量前提下,从方便生产、提高蚓粪基质产品使用安全性的角度,在茄子育苗中推荐采用堆置后污泥蚓粪与蛭石按照8﹕1体积比混合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43.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L·L-1时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含磷率(除移栽后28d外)和磷累积量显著提高;增加施氮量,抽穗期磷累积量显著提高。FACE处理后,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略有下降,磷收获指数显著下降;施氮量对FACE处理与对照植株含磷率、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植物在遭遇盐碱、干旱、重金属、低温、酸、机械刺激等非生物胁迫时,细胞膜电化学特性的变化和调节往往是最早发生的植物细胞反应之一,并与细胞内的生理代谢活动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基于此,在过去的30年间,微电极离子流技术以其非损伤性、实时性、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等特有的技术优势,成为了研究逆境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理响应及调节机制常用...  相似文献   
45.
施用缓释尿素部分替代普通尿素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适合小麦作物高产稳产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的适宜配施比例尚不明确.通过大田试验,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不同配施比例(10∶ 0、5 ∶ 5、4 ∶ 6、3 ∶ 7)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比例为5 ∶ 5处理小麦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籽粒及植株含氮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用普通尿素(10 ∶0)处理提高9.02%、8.40%、5.41%、7.94%.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随缓释尿素配施比例增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3 ∶ 7)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氮(10 ∶ 0)处理提高13.90%和13.00%.  相似文献   
46.
试验在扬州市郊区沿江高沙土上进行。对少(免)耕小麦吸氮动态及生长动态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扬麦5号小麦的吸氮速率最大期和生长速率最大期分别在叶龄余数2.7~0.2和孕穗末至始穗之间。乳熟以后,植株累积吸氮量常因氮素损失而减少,以致吸氮速率可能出现负值。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氮量、全生育期的吸氮总量、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以及生长最大速率均与产量密切相关,其中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是小麦生长最重要的指标。拔节肥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吸氮速率最大期以后吸氮速率的下降程度,防止早衰,以促使生长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能达到一定的高产指标。吸氮速率最大期的累积生物量与高产小麦同期累积生物量指标的差数,是确定拔节肥施氮量的主要依据之一。高产小麦吸氮速率最大期(叶龄余数2.1左右)是追施拔节肥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47.
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对牛粪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比传统技术手段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试验通过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牛粪,采用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处理前后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牛粪经蚯蚓生物床处理后的通水性和透气性得到明显改善,易干燥,无臭气,含水率和电导率明显下降,pH值趋于中性。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使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提高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全磷、有机磷、无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了钾的生物有效性,对腐殖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对Cr、Cd和Cu的去除效果较好,对Pb、Mn、Zn和Fe的去除效果不佳。蚯蚓生物床工程处理过程丰富了蚯蚓粪中微生物区系,增加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脲酶活性,使牛粪中的碳水化合物发生逐步分解,生成腐殖物质,同时使水溶性有机硅化合物分解为无机硅氧化物。  相似文献   
48.
滩涂盐土农业利用的主要障碍是盐分含量过高和缺乏有机质。施用生活污泥可快速提高滩涂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快土壤熟化,但由于担心污泥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其施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采用盆栽苏丹草的试验方法,研究滩涂盐土施用不同量的生活污泥后对土壤性质、植物生长和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施用于滩涂盐土后降低了土壤pH值,提高了EC值和总盐含量;苏丹草的出苗率、株高和鲜重增加;施用污泥提高了苏丹草植株中全氮、全磷及叶绿素的含量,且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植株中全钾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苏丹草中Zn、Cd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增加呈增长的趋势,但Pb、Ni、Cu含量变化不大。在试验条件下,所施用污泥中重金属向苏丹草体内转移的比例介于0.13%-13.44%之间。就该种土壤而言,要更为注意含Pb量较高的污泥施用,而Cu则是最为安全的。总体考虑,一次性施用干污泥应控制在8t·667m^-2以下。  相似文献   
49.
研究不向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枝序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用量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的1/4时,单株产量最高.(2)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3)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4)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的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50.
氮肥利用率测定方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