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585篇
基础科学   296篇
  416篇
综合类   2848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1315篇
园艺   553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为研究围产期氟对子代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选取8周龄性成熟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雌雄比例为2∶1进行分组,在围产期经水对小鼠染毒,染毒结束后将仔鼠处死,取出肝脏。按照常规方法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研究表明氟可导致子代小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胀,核固缩、深染,随着氟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也加重。  相似文献   
42.
<正>近年来根结线虫为害较重,特别是大棚蔬菜主产区因重茬连作频繁,更易发生根结线虫病,产量损失一般为10%~35%,严重者高达50%以上,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同时会加重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极难治愈,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根结线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3.
陈政融  刘世增  刘淑娟  孙涛 《草业科学》2015,(12):1960-1968
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阻隔两大沙漠合围的生态屏障。自2010年开始连续5年向青土湖进行生态输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水面,对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保护民勤湖区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形成人工水面的面积和输水前后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5年连续输水形成叠加效应,水面面积成倍增加,芦苇相对频度逐年增加和白刺相对频度逐年减少,芦苇群落(Form.P.australis)面积增加了8.43倍,临接水域和水域中的白刺群落(Form.N.tangutorum)消失,白刺面积减少了68.00%。人工输水促进了芦苇群落依水蔓延,镶嵌于水域成片分布;距水面50 m范围的白刺群落由连续成片成点状。输水促进了湿生植物生长,导致荒漠植物种退化。  相似文献   
44.
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林木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三者的含量变化和元素比值控制着林木的营养和生长状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秦岭山区同一树种不同林龄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为林木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林木生长季的不同月份(2012年5月到10月每月中旬),对秦岭5年生(5a)、10年生(10 a)、20年生(20 a)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进行定期采集,并测定不同月份各林龄针叶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对不同林龄不同生长季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P及C∶N、C∶P、N∶P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C∶N与氮含量、C∶P与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龄针叶的碳含量从生长初期(5 6月)到生长旺盛期(7 8月)逐渐增加,生长末期(8 9月)逐渐降低,但到落叶期(10月)又小幅回升。2)3种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氮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5 10月)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林龄针叶氮含量升高和降低的时间存在差异,5 a和20 a林龄的针叶N含量从6月到生长旺盛期(7月、8月)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而10 a林龄针叶的氮含量6 7月份先逐渐降低,7 9月份急剧升高,落叶前期到落叶(9 10月)这段时间3种林龄针叶的N含量均急剧下降为最低值。3)3种林龄针叶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终维持稳定。4)5 a、10 a和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的C∶N变化范围分别为21.83 56.42、18.4358.49和22.54 87.83,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7.74%、42.05%和68.42%,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大。5)5 a、10 a、20 a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在生长季节内针叶C∶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9.17 402.85、180.54 395.01和213.02 398.75,变异系数依次为31.35%、31.43%和22.88%。6)针叶的N∶P,5 a、10 a、20 a在生长季节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7 15.42、6.38 20.13和4.44 14.45,变异系数分别为39.65%、50.86%和33.03%。7)各林龄针叶的C、N、P平均含量以及各比值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3种林龄的华北落叶松针叶的C∶N、C∶P均与相应的N、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N、P含量的变化以对数方程的形式减小。同时发现,氮是秦岭地区幼、中林龄华北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土壤中的氮养分不足会制约林木的生长,因此对本研究区的土壤应及时补充氮肥以满足华北落叶松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来评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18只6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1.73±0.21)kg、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红花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红花粕)和水飞蓟粕饲粮(85%基础饲粮+15%水飞蓟粕)。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红花粕和水飞蓟粕的总能(GE)及各营养物质含量,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生长獭兔对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以及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分别为:18.81 MJ/kg、93.76%、23.94%、14.95%、19.92%、11.99%、2.19%、1.64%、4.93%、0.37%、0.57%、49.32%与17.12 MJ/kg、91.94%、23.62%、16.21%、38.57%、22.73%、4.04%、2.07%、5.31%、0.29%、0.68%、42.09%。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GE、DM、CP、CF、NDF、ADF、EE、Ash、Ca、P和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2.60%、61.72%、62.39%、15.68%、26.30%、14.75%、80.69%、38.35%、59.35%、31.98%、79.61%与63.13%、61.94%、68.01%、15.74%、27.64%、14.98%、79.90%、38.20%、60.44%、32.99%、79.81%。由此可见,生长獭兔对红花粕和水飞蓟粕中的不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一定差异,结合2种原料各营养物质含量总体分析,2种原料均可作为獭兔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应用,并且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46.
概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劳动力需求、农耕文化3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生态农业是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7.
1出现的新问题及原因 1.1小规模养殖 由于群众养猪技术缺乏,采取“滚雪球”的方式积累发展,养殖户对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等来自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没有形成整体饲养知识,缺乏科学饲养观念,对于重大疾病防治及抗御疫病能力较低,容易引起全军覆没,给养猪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求外源物质对干旱胁迫下大麻萌发的影响,以云麻1号和巴马火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培法,通过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索不同浓度(200,400,600mg/L和800mg/L)赤霉素(GA3)和维生素C(Vc)浸种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大麻萌发初期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0%PEG-6000干旱胁迫对大麻萌发初期幼苗的生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和Vc浸种增加了干旱胁迫下大麻萌发初期幼苗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显著提高。利用隶属函数评价得出,云麻1号分别在600mg/L赤霉素和400mg/L Vc浸种处理时生理干旱缓解效果最好,巴马火麻在600mg/L赤霉素和600mg/L Vc浸种处理时,抗旱能力更强,且赤霉素处理效果优于Vc处理。  相似文献   
49.
李娟 《湖南农机》2014,(5):149+151
在分析高职机械制图与CAD两门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及相互关系基础上,探究将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实践证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更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0.
金冬6号(中优206)是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等特点。2007年,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引进试验,该品种属于高产、优质、强筋冬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