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7篇
基础科学   14篇
  19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模拟增雨对荒漠灌木白刺枝叶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年均降水量,分别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内蒙古磴口,年均降水145 mm)和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甘肃民勤,年均降水115 mm)对天然白刺灌丛进行不同梯度的增雨实验(年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结果表明:增雨的比例越大,白刺形态特征的变化越明显;100%增雨对磴口和民勤白刺形态特征的影响最明显,能够显著增加白刺标记枝的长度、直径和干质量,但是对成熟叶片和新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增雨还显著增加了9月磴口和民勤白刺枝叶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在较干旱的民勤地区,较大的增雨量才能促进白刺枝条生长;50%增雨即可促进夏末磴口白刺枝条生物量增加,75%增雨才能促进夏末民勤白刺枝条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一草一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inz;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m距离内,在东、南、西、北和主风方向,种子密度均随与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东、北向落种密度明显高于西向和南向。风向在当地樟子松种子在地面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沙地樟子松种子在母树下呈侧环状分布的格局.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103.
生态旅游规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规划1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旅游业中,指的是在满足自然保护前提下,从事对环境和文化影响较小的游乐活动。1988年,Ceballow-Lascurain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  相似文献   
104.
以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杨树林地、园地、旱地(包括棉花地、甘蔗地及玉米地)、水田、荒地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Cu、Zn、Mn、Pb、CA、As、Hg)的分布、污染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0~25 cm土层中Cu、Zn、Pb、As和Hg含量以9a杨树人工林地最高,Mn、Cd含量分别以2a杨树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105.
区域生态效率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影响价值的比值, 是环境—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描述,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中介绍了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概念, 概括了生态效率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情况, 并通过对芬兰Kymenlaakso地区区域生态效率研究的分析详细介绍了芬兰区域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监测与评级机制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中得出几点启示供我国生态效率研究借鉴, 力求为我国现阶段区域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6.
荒漠化监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标准和指标是监测评价国家或区域荒漠化状况及其影响力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提供了描述、监测和评价荒漠化问题的基本框架和途径.文中回顾了荒漠化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制定背景及其国际进程,对相关的概念、定义和制定原则予以引介和评价,并初步提出了标准和指标的体系框架构想,以资为我国的防治荒漠化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力度增大;(2) 1976年,景观斑块类型间优势度差异显著,景观破碎化指数小,多样性低;1996年以后,斑块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趋于复杂;(3) 30年来,贵南县景观要素中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向其他类型转化的速度总体呈加速状态.在1976-1996年期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1996-2006年期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共存.另外,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向其他景观类型转移数量很少,贵南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重道远.(4) 贵南县2016年景观格局预测显示:到2016年,草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积下降,贵南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08.
针对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4个误区和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协调6大关系的解决对策,并就沙区产业发展潜力,远景于以展望,和一些需要完善的对策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农用林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农用林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其目的就在于从木本和草本植物共生、共栖的土地单元内获益;其通常的做法就是把林木以多种排列方式种植于农田和牧场。植物问的互作关系可概括为正效(互助)、负效(竞争)和零效(共存)3种;农用林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可确定为高产、稳产、持续。农用林业系统相关模型的种类有描述性模型、经验性模型和预测性模型3类;模型结构包括动态过程、响应概念、组分流结构、分层理论和子模型等5种。  相似文献   
110.
农牧交错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重建裸露沙地的植被是消除风沙灾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即便没有人的帮助,这里的植被也应该能逐渐布满裸露沙地,使之固定.这个过程是通过现存植被斑块向裸露沙地的连续扩张实现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各地适生性蒿类固沙半灌木,如科尔沁沙地的差巴嘎蒿、浑善达克沙地的褐沙蒿、毛鸟素等中西部沙地的油蒿.尽管植被可以逐渐布满流动沙地,但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条件限制了植被的自我扩张速度.在植被的扩张过程受到阻碍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得到人的恰当帮助,植被恢复速度将明显加快.人们可以采用封育、飞播或设置沙障等方式加快植被的恢复进程.不管怎样,都必须顺应沙地植被的自然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触发和利用乡土蒿类植物向裸露沙地扩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