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科学   29篇
  8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针对玉米花生间作播种经济效益高但缺少一体化作业机械装备的现实问题,采用农机农艺融合的研究方法,开发了1种1次作业可以实现旋耕筑垄、混土施肥、玉米花生间作播种和对行覆土镇压等功能的玉米花生间作播种施肥一体机,并对影响垄台筑建、沟床平整的旋耕装置和最小结构尺寸的平行四杆机构进行了设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旋耕刀轴转速、耕深和仿形机构拉杆长度对花生垄台高度和播深一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旋耕刀轴转速为260r/min,耕深15cm及仿形机构拉杆长度为24cm时,即可为玉米花生间作创造良好的播种环境,且花生播深合格率达91.1%,玉米播深合格率达90.1%,其他参数完全符合相关农艺标准,为该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供选择的机械化装备.  相似文献   
22.
大豆联合收获机作业参数优化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现阶段国内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由于脱粒、清选系统作业参数调整不当而导致大豆机收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对影响大豆机收作业质量的相关参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探索各参数对大豆机收作业质量的影响规律,探寻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以机收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为目标,选择脱粒清选系统对作业质量影响较大的前进速度、滚筒转速、脱粒段脱粒间隙、分离段脱粒间隙、导流板角度、分风板角度、风机转速、上筛前部开度、上筛后部开度共9个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进行九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使用Design-Expert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探索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并构建相关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豆收获损失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为风机转速、脱粒段脱粒间隙、前进速度、脱粒滚筒转速;对破碎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为脱粒滚筒转速、脱粒段脱粒间隙、前进速度、导流板角度;对含杂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为导流板角度、风机转速、分风板角度、上筛后部开度。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确定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6 km/h、脱粒滚筒转速450 r/min、脱粒段脱粒间隙25 mm、分离段脱粒间隙20 mm、导流板角度26?、风机转速1 260 r/min、分风板角度11.5?、上筛前部开度19 mm、上筛后部开度11 mm,此时损失率为0.24%、破碎率为0.90%、含杂率为0.14%,田间试验实测损失率、破碎率和含杂率平均值分别为0.24%、0.90%和0.14%,与优化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4.7%和7.7%。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联合收获机结构改进和作业参数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日本洋马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关键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目前,中国水稻机械化栽培方式主要有机械插秧、机械直播、机械抛秧等,但相比日本、韩国等机械化程度较高国家来说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文以日本洋马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为例,介绍其密植育苗、行走控制、插秧作业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4.
谷物籽粒损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籽粒损伤影响谷物品质,对谷物损伤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为提高谷物品质,减少谷物损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在总结和整理现有国内外谷物籽粒损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谷物自身特点,分析和讨论谷物理化性质对损伤的影响、损伤主要表现形式的相关研究、损伤的检测方法、对谷物损伤的研究方法以及机械作业过程中损伤影响因素的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综述了谷物自身含水率和蛋白质占比对损伤影响较大,视觉检测与图像处理法检测损伤应用较广泛,试验与有限元结合是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机械作业过程中参数的优化可有效降低谷物损伤。针对谷物损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培育耐损伤的谷物新品种、完善有限元模拟仿真试验参数、调节机械作业参数等重要策略,以期能有效提高谷物品质,优化机械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5.
拖拉机滑转率实时测量中的车速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拖拉机只有工作在容许滑转率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驱动能力,保证较高的牵引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了使作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滑转率信息,以保证拖拉机工作在容许滑转率附近,必须对拖拉机滑转率进行实时测量,而车身速度的实时与准确测量则是拖拉机滑转率测量的关键.传统的采用五轮仪测量拖拉机车身速度的方法只适用于测试实验系统,而不适合控制系统.为此,针对滑转率测量要求和拖拉机的复杂工作环境,介绍了车速的实时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测量原理和测量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在以后的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6.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高度差异大,每段喷杆的高度需要独立调节,以保证喷头与作物距离一致。为此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方法,设计用于高地隙喷杆施药机的每段高度可调的分段式喷杆高度调节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设计的四杆升降机构,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油缸伸缩,带动平行四杆机构来实现升降,使喷杆支架能够带动各分段式高度调节机构整体升降。所设计的分段式高度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电动推杆伸缩带动剪叉臂绕着各铰接点转动,带动喷杆上下调节,实现每段喷杆独立调节高度。以3WP-1000GS高地隙施药机为试验平台,对喷杆高度调节范围、高度调节一致性等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行四杆机构的调节范围为120 cm,最高离地高度可以达到162 cm,最低离地高度为42 cm,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玉米和大豆田间喷药的要求。分段式高度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范围为68 cm,五组分段式高度调节机构的高度调节范围绝对偏差最大值为-0.73 cm,相对偏差最大值为-1.08%。各分段式高度调节机构可调节高度范围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度调节过程流畅无卡滞,能够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田间喷雾喷头与作物距离一致的需求。  相似文献   
27.
为了改变国内大豆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因清选装置的参数调节缺乏相应理论指导,造成清选参数调控不及时与不精确而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均较高的现状,该研究利用多参数可调可测式清选系统进行了大豆机收清选参数优化田间试验,分析了大豆机收时清选参数(作业速度、鱼鳞筛筛片开度、风门开度、风机转速和振动筛曲柄转速)对清选指标(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的影响规律,求解出最佳清选参数组合,完成大豆机收最佳清选参数组合的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清选参数对清选损失率影响大小排序为振动筛曲柄转速、风机转速、作业速度、风门开度、鱼鳞筛筛片开度,清选参数对含杂率影响大小排序为鱼鳞筛筛片开度、风门开度、风机转速、作业速度、振动筛曲柄转速。求解出清选损失率偏小和含杂率偏小且喂入量偏大时最佳清选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6 km/h、鱼鳞筛筛片开度32 mm、风门开度17°、风机转速1 310 r/min和振动筛曲柄转速410 r/min,此时清选损失率为0.25%,含杂率为0.61%,与模型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分别是0.250%和0.113%,对比常用清选参数条件下大豆联合收获机田间试验的清选指标,清选损失率下降了0.05%,含杂率下降了2.09%。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清选参数的设定与调控以及自适应清选系统调控策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29.
大豆收获机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脱出物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工作参数对脱出物分布的影响以及脱出物分布规律,在自行研制的纵轴流脱粒分离清选试验台上,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和导流板角度为试验因素,对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脱出物在轴向和径向的分布变化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工作参数的变化,轴向和径向脱出物分布趋势变化不明显;2)纵轴流柔性脱粒装置的轴向脱出物、籽粒分布规律符合指数函数分布,豆荚、轻质杂余分布规律符合三次函数分布;3)径向脱出物、籽粒、豆荚、轻质杂余的分布规律符合系数不同的多项式形式。  相似文献   
30.
精准定位与自动导航是实现农业机械智能控制和精准作业的前提和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导航系统主要由人机界面、导航控制器、定位定向装置、自动转向装置等组成。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路径规划、参数设置、实时调整和在线监控。因此,人机界面是实现操作人员和农业机械自动导航系统信息交互的主要媒介。本文基于导航控制器所具备的串口通信功能设计开发了具备电阻触摸功能的农业机械自动导航系统人机界面。采用按钮、文本框、指针等多种交互控件与导航控制器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对机具参数、车辆参数、导航路径进行设置,并且在自动导航作业过程中实时调整航线偏移量,以保证作业行之间较高的结合精度。将本文设计开发的人机界面同导航控制器连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人机界面能够按照既定的串口通信协议发送操作指令并接收从导航控制器发出的数据和信息,能够满足农业机械自动导航系统对人机交互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