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8篇
  1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旱灾经济损失实时评价是灾害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云南百年一遇大旱,从旱情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建立、旱灾的监测预测、干旱灾害评估系统的建立、旱灾调度分配保障方案和技术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旱灾经济损失估值程序、旱灾经济损失估值指标体系、旱灾经济损失估值方法,旨在为正确制定减灾决策和评估减灾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是缓解城市水危机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国外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化城市洪涝为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循环与生态平衡、减少城市面源污染、调节城市水资源时间分布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城市水安全的作用;提出了从挖掘城市湿地建设潜力、建立生态小区屋顶雨水回收处理系统、推广透水路面和凹式绿地、完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立法和市场机制4个途径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建议,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决策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纳板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差异,通过检测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土壤肥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20 a茶树林、甘蔗地、5 a橡胶林、8 a橡胶林、15—20 a橡胶林、火龙果地和香蕉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土壤自然含水率变异系数除8 a橡胶林和15—20 a橡胶林外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土壤容重除甘蔗地变异系数为18.12%,属中等强度变异,其他植被类型变异系数均低于10%,属弱变异;土壤pH变异系数均属于弱变异;有机质变异系数除香蕉地外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全氮变异系数也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全磷变异系数除甘蔗地和火龙果地均属于弱变异;甘蔗地、5 a橡胶林和香蕉地全钾变异系数属于弱变异,其他植被类型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而速效钾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通过对纳板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研究,将其肥力排序为:甘蔗地20 a茶树林5 a橡胶林香蕉地火龙果地15—20 a橡胶林8 a橡胶林。  相似文献   
34.
基于GF-2数据结合多纹理特征的塑料大棚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在全球范围的大量使用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及时准确的塑料大棚空间分布信息是农业生产和土壤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塑料大棚的使用改变了土壤表面的光谱特性和空间结构,塑料薄膜材质的特殊性,使其反射光谱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仅依靠地物反射光谱特征难以准确识别塑料大棚。本文以GF-2影像作为单一数据源,针对塑料大棚特有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分析不同纹理提取算法对塑料大棚识别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纹理能有效提高基于遥感影像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2)使用单一纹理算法识别不同空间分布结构塑料大棚的分类方案中,采用LBP (local binary pattern)纹理算法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均优于GLCM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PSI (pixel shape index)纹理算法,其中研究区A基于LBP纹理特征的塑料大棚识别总体精度为96.85%,Kappa系数为0.95,研究区B的总体识别精度为95.58%,Kappa系数为0.94;3)本文使用3种不同的纹理特征组合分类方案,均能提高塑料大棚的识别精度,但不同纹理特征组合算法运用到空间结构差异较大的2个区域时表现不同。加入GLCM的纹理特征组合能提高分布范围较大且聚集度高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研究区A塑料大棚斑块平均面积为3.39 hm2,聚集度指数为80.64),对于塑料大棚使用面积小且分布破碎的区域识别精度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区B塑料大棚斑块平均面积为1.37hm2,聚集度指数为72.98)。本试验结果中研究区A的地物光谱特征、NDVI和3种纹理特征组合的大棚识别精度最高,总体识别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8.13%和0.97,研究区B的地物光谱特征、NDVI、PSI和LBP纹理特征组合识别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6.13%,Kappa系数为0.95)。基于影像对象的多纹理特征能够实现塑料大棚的精细识别,该方法对塑料大棚空间分布精确制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基于GIS的独龙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研究区DEM的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等信息与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的居民点、水源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云南特有民族——独龙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水源的定量关系,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独龙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细沟侵蚀临界坡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细沟泥沙运动特点,考虑细颗粒泥沙的粘着力作用和非均匀沙的暴露度,建立了细沟泥沙起动公式。结合细沟泥沙起动公式和细沟稳定条件得到坡面侵蚀临界坡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如下的结论:(1)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是土壤性质的函数,在反映土壤性质的容重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仅是粒径的函数。(2)黄土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在21.3°~50.4°之间。对于中值粒径为0.0185mm的黄土坡面,临界坡度为39.9°。(3)对应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存在一临界粒径,当粒径大于该粒径时,不存在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当临界粒径为0.0198mm,对应的最大临界坡度为50.4°。  相似文献   
37.
针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不同林龄橡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0、20、3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51~10.88、7.36~7.88、8.78~9.31 g.kg-1,各林龄有机碳储量10 a>30 a>2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 a龄橡胶林在0-45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其他2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同一土层中差异显著,但均主要分布于0-30 cm土层中,特别是0-15 cm土层。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47.50~66.41 t·hm-2,其在不同土层间以及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将西双版纳与海南儋州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前者各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大于后者,但后者橡胶林土壤有机碳随深度增加的变异趋势比前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3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同时也是农业、牧业、林业和农民的生命线,没有水农村一切都无从谈起。水资源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就必须得树立爱水节水意识做好合理利用水资源这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9.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威胁。以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代表。针对在低纬度热带地区多云雾天气对光学遥感成像产生严重干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构建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复杂地形及气候环境下的热带雨林环境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进而分析保护区人类活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采用时空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5年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用地:橡胶林、耕地、建筑用地)和自然地表(水体和自然林)分类识别,结果表明:1)时空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以及多云多雾天气条件下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实现基于该时间序列数据的人类活动用地较高精度识别(2000年、2004年、2010年、2015年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13%、86.88%、89.38%、90.63%,Kappa系数分别为0.834 0、0.817 6、0.853 3、0.871 1);2)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年至2015年期间,自然林的面积持续减少,橡胶林、耕地及建筑的面积持续增加;3)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随地形的变化特征是:橡胶林及耕地范围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扩张,大部分橡胶林种植在坡度为13?~24?之间,耕地也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逐步扩张。该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监管部门及环境保护研究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0.
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RS和GIS技术计算昆明市水源地牧羊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总量,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1992—2010年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变化、土壤侵蚀总量的时间变化及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不大,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