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武夷山御茶园、龟岩和旗山3个种植区的水仙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水仙生长光合指标以及叶片品质指标,探讨武夷山茶园土壤对水仙茶树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旗山茶园土壤总氮和有效氮高出一级肥力标准37%和45%,总磷和有效磷高出62%和38%,而有机质比一级肥力标准低44%。御茶园的有机质是旗山的2.35倍。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5个土壤酶活性趋势为御茶园>龟岩>旗山,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土壤酶活性与pH、氮磷呈负相关,与钾和有机质呈正相关。水仙生长光合指标总体趋势为旗山>龟岩>御茶园,且与土壤pH、总氮和有效氮均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呈负相关,与过氧化氢酶之外的4种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鲜叶品质指标总体趋势为御茶园>龟岩>旗山。御茶园鲜叶的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和茶多酚含量分别是旗山的1.93、1.64、1.57和1.54倍。除咖啡碱外,6个品质指标与土壤pH、氮磷、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而与钾、有机质和其他5个土壤酶活性呈正相关。大多品质指标与生长光合指标呈负相关。总之,高氮使局部土壤pH上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虽有利于茶树生长,但降低了其他酶活性,使养分循环转化利用降低,进而影响了叶片光合作用,降低了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品质下降。因此,应以“减氮控磷补钾,增加有机质”为管理措施,以提高武夷水仙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茶园杂草,本研究于2012-2014年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主要产茶区6个茶园的杂草并进行了形态鉴定分类和生活型分析。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安溪茶园杂草有35科94属共140种,主要为禾本科27种和菊科19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9.29%和13.57%。以双子叶类杂草最多,有28科68属103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0%、72.34%和73.57%。单子叶类杂草有4科23属34种,分别11.43%、24.47%和24.29%。蕨类杂草最少,有3科3属3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8.57%、3.19%和2.14%。生活型归类分析表明,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种数占比为66.43%、27.86%和5.71%。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安溪茶园杂草以禾本科、双子叶类型及一年生杂草为主。研究结果为该地茶园杂草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今后茶园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组织亚细胞Pb分布特性,采用盆栽种植法,以铁观音、肉桂两种茶树为材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重金属对茶树毒害机理和茶树对重金属的自我防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且肉桂对Pb胁迫的耐受性高于铁观音;相同浓度Pb胁迫下,两种茶树不同组织亚细胞中的总Pb含量显著差异;此外,Pb胁迫下,为降低Pb~(2+)毒害,铁观音茶树表现为提高植物细胞溶质与细胞器中的Pb~(2+)比例,肉桂茶树表现为增加植物细胞壁中的Pb~(2+)结合率。可见,Pb胁迫下,不同茶树的解毒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乌龙茶种植后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毛蟹(C.sinensis cv.Maoxie)、本山(C.sinensis cv.Benshan)、梅占(C.sinensis cv.Meizhan)3个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施肥条件下茶树根部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以及茶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的根部土壤p H值均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茶树根部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达到Ⅰ级肥力;0年取样的茶树土壤碱解氮含量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2年后均为Ⅱ级肥力;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茶树0年取样时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年后毛蟹根部土壤为Ⅲ级肥力,本山和梅占则为Ⅱ级肥力,2年后均为Ⅲ级肥力。茶树叶片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同一种茶树在不同种植年限间,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较为微弱,而茶氨酸、咖啡碱含量则呈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年限下茶树叶片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及其品质指数均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同一种茶树不同种植年限间的变化率均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树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中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则相反;茶树根际土壤中与抗性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与茶树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酶对茶树树龄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酶响应茶树树龄变化的趋势为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可见,在茶树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量,老茶树应当加强土壤松耕,以提高土壤中抗性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超声波技术对光触媒纳米TiO2溶液的分散性进行研究,分析超声波功率、溶液温度、超声分散时间与溶液放置时间等工艺因素对TiO2分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300W、超声分散时间10min、溶液温度20℃、放置时间40min之内,TiO2溶液的分散性良好,为纳米TiO2改性薄竹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武夷山84份武夷山名丛单丛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用39条ISSR引物进行样品扩增筛选,从中选出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8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7条,多态性比率达88.78%。84份名丛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平均Nei's基因多态性(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9、0.532,表明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84份名丛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0.93之间,平均值为0.70。根据Jaccard相似系数平均值,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的84份名丛分成六大类群,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揭示了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84份名丛之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以期为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福建安溪县新老茶园主要危害性杂草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茶园杂草,于2012—2014年调查了福建省安溪县主要产茶区新、老茶园的杂草密度与种类及其生活型。杂草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新茶园的杂草主要有27种,老茶园33种;种类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茶园中的杂草以菊科、大戟科、禾本科占比最高,分别为新茶园中菊科杂草占22.22%、大戟科11.11%、禾本科25.93%;老茶园中菊科杂草占12.12%、大戟科12.12%、禾本科18.18%;生活型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茶园中均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新茶园中一年生杂草占77.78%,老茶园占69.70%。调查结果表明,新茶园的杂草主要组成为狼尾草+狗尾草+马唐,老茶园则为狼尾草+牛筋草+马唐,新、老茶园杂草以禾本科、一年生杂草为主。研究结果为该地茶园杂草多样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为今后茶园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p H、阳离子交换量呈上升趋势,其余理化指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随着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Ⅱ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阳离子交换量从Ⅲ级肥力上升至Ⅰ级肥力,全磷、全钾含量从Ⅱ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Ⅲ级肥力,速效磷含量从Ⅰ级肥力下降至Ⅱ级肥力,全氮含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一直保持在Ⅰ级肥力水平。土壤年限对土壤各指标的影响大小为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全钾全氮p H全磷。可见,随着黄金桂茶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对肥力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