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3篇
  23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应菲律宾农业部农产品产后推广局的邀请,我们就菲律宾农业机械化现状进行了考察,先后考察了菲律宾产后推广局、菲律宾国家水稻所等单位。本文就菲律宾的农业机械化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现状与发展机直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介绍我国水稻机械化栽植现状、不同机械栽植技术特点及国内外水稻机械直播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省工节本增收,是我国水稻低成本高效益种植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分析了制约我国水稻直播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我国今后水稻直播机械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装备技术战略选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我国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农业装备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五大战略选择,即:有益使用、控制使用、保护使用、有效使用、预警使用;同时,提出了农业装备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44.
稻麦联合收割机降尘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产生粉尘,影响操作者身体健康,同时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粉尘产生状况及成分特性,该研究进行了稻麦联合收割机作业粉尘检测试验。在此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负压吸尘、滤筒集尘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机载式降尘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动力,可随时更改风机工作参数,以满足多种田间工作条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降尘系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收割机速度、风机转速和环境湿度,试验指标为割台、尾部降尘系统效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构建各因素和试验指标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拟合和优化分析所得试验结果,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收割机速度3.73 km/h,风机转速3 507 r/min,环境湿度56%,此时,割台降尘系统效率为76.8%,尾部降尘系统效率为79.6%,对最优工作参数进行试验验证,验证优化最佳参数组合可行性,降尘系统在较难工作条件下满足降尘要求的最低风机转速为3 332 r/min。该研究可为收割机降尘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5.
立式旋耕机传动系统设计及旋刀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联合播种机常用耕作部件存在易漏耕和不能适应高速作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旋耕机.简述了立式旋耕机的结构和传动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通过对旋刀运动学分析得出立式旋耕机前进速度只影响碎土质量;通过对旋刀不同安装方式的运动轨迹和受力仿真分析,得出选择适合的旋刀安装等分角可显著减少整机受力;立式旋耕机工作平稳,但存在重复切屑,导致耕作带土壤细碎不一致.  相似文献   
46.
针对目前油菜联合收获机含杂率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低、实时性差、收获机作业参数调控缺乏依据、收获质量波动大等问题,设计导流式含杂率检测装置,提出油菜杂质视觉识别算法,开发含杂率在线检测系统。基于HSV颜色空间模型,探究导流式含杂率检测装置中单侧条形光源、双侧条形光源和中心环形光源下油菜图像的亮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中心环形光源下图像各像素点的亮度变异系数最小,图像亮度均匀性最好。对比分析含杂油菜图像在HSV颜色空间模型中前三阶像素矩阵各颜色特征参数的分布区间,结果表明油菜籽粒、杂质在H分量中的特征参数范围差异性最显著,并结合油菜籽粒、杂质的圆形度特征,提出综合考虑颜色、形态特征的油菜杂质分割算法。通过标定试验建立油菜籽粒、杂质质量与其像素数的拟合模型,将油菜籽粒和杂质的像素数转换为实际质量,实现油菜含杂率在线检测。台架试验表明,油菜杂质的查准率为91.6%,查全率为89.5%,含杂率检测平均误差为14.8%,能够准确识别油菜籽粒中的杂质并实时计算含杂率。  相似文献   
47.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各种类型的自动取苗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将所有穴盘苗移栽机自动取苗机构按穴格形状分为锥形的上拔式与倒锥形的下抽式两大类进行阐述.依据上述对自动取苗机构的大分类,将上拔式取苗机构又进一步细分为顶杆式、机械手式、推苗杆与机械手组合式和传送带式4小类,而下抽式取苗机构细分为顶杆式和落苗式两类.同时,对各种形式的典型机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取—送-栽苗一体化移植机构以提高作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9.
油菜机械化收获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主要有两种方式-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收获方式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影响油菜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因素.而收获方式的选择,受到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适宜的收获期等条件的影响.为此,在全面考虑收获条件及适应性、经济性、作业质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种收获方式进行了优、缺点比较,进而对我国南、北方油菜产区机械化收获方式进行了选择.分析表明: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收获方式,而不应是全部采用联合收获;分段收获方式具有适应性强等多种优势,应加强研究,开发相应的机械装备.  相似文献   
50.
针对地轮泵穴灌坐水播种机作业过程因水碰撞土壤飞溅造成的穴灌水量不足等问题,对影响穴灌溅水范围的主要因素:机组作业速度、喷水口内径和喷水口安装高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溅水范围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化组合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回归模型结合Matlab软件对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各单因素效应以及双因素效应进行分析。考虑到作业过程溅水的影响将每穴灌水量增加到150 mL(设计值100 mL)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经参数优化,当喷水口内径取36.22 mm、喷水口安装高度为48.12 mm、机组作业速度为0.67 m/s时,穴湿径为102.50 mm,在机具设计允许范围(80~110 mm)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