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花生荚果固定床干燥设备风道内流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结构优化方案。通过在烘干箱风道内加装一定数量的匀风挡板,可有效提高风道内风量分布的均匀程度。依据烘干现场的机型,构建三维几何模型,测得箱内27个测点的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均方根误差为0.163m/s,最大绝对误差为0. 46 m/s,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根据不同的优化方案模拟了27种改造后的烘干箱内流场分布情况,得出最优组合方案:在6m长的烘干箱内加装6块长度为1m、板间距1m,将风道均匀划分的匀风挡板,对比改造前后的气流不均匀系数降低了49.44%。该试验结果可为固定床烘干设备风道均匀性的研究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水稻肥床旱育大苗是在学习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发明早稻早育小苗稀植高产水稻技术基础上,结合本地稻麦两熟实际研究创新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在淮北稻麦两熟地区应用,与常规两段水秧比,表现省水、省秧田、省工(拔、运、插)、省肥、省种、增产、增收、抗倒伏、抗早衰等优势.宿迁市1992年示范种植26.9亩,平均亩产558.0kg,比相同条件下的两段水秧亩增产47.2kg,增9.2%.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33.
为了提高土下果实收获时的挖掘效果,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设计了基于超声波测距的自动限深系统,包括地面仿形装置设计、关键器件的选择、控制算法的设计、液压设计、A/D采样以及程序编写等,检测了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将整套系统嫁接在花生联合收获机上,用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响应曲线来反映耕深变化,并进行了限深收获试验。结果表明:手动收获萝卜平均挖掘深度12.50 mm,伤果率5.71%,漏挖率2.82%;改为自动限深方式收获后,平均挖掘深度12.30 mm,伤果率3.40%,漏挖率1.10%。手动收获甘薯平均挖掘深度15.30 mm,伤果率3.00%,漏挖率1.38%;改为自动限深方式收获后,平均挖掘深度14.8 mm,伤果率1.95%,漏挖率1.08%。  相似文献   
34.
连续单粒式谷物在线水分测定仪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谷物干燥设备自动化水平和干燥后谷物品质,提出一种基于电阻法检测原理,测量稻谷、小麦和大麦的连续单粒式谷物在线水分测定仪。其主要由谷物取样机构、谷物采样机构和信号采集电路等部分组成。通过测量谷物单粒外形尺寸统计出谷物等效粒径。运用谷物等效粒径和谷物与金属表面的静滑动摩擦角,计算确定谷物取样机构中不锈钢制异向正弦螺旋杆的中径和螺距分别为16和9 mm。由螺旋杆与分粒拨刀组成的谷物取样机构,在剔除杂物和多余谷物的同时,使谷物以连续单粒的形式进入进料口。选定模数为0.4 mm斜纹表面滚花形式碾压辊作为碾压电极,测量10%~35%含水率范围内稻谷、小麦和大麦单粒电阻值。构建稻谷、小麦和大麦的单粒阻值-含水率对应关系曲线并回归出水分计算函数(稻谷R~2=0.998;小麦R~2=0.999;大麦R2=0.999)。设计多路复用比例检测电路、二阶压控有源低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等信号处理电路。采用基于ARM Cortex TM-M3核的低功耗32位微处理器硬件和软件平台完成谷物水分数据的采样、处理和计算。现场水分在线检测与烘干法对比试验表明,在循环式谷物烘干机烘干过程-5~55℃的谷物温度和10%~35%含水率范围内,单粒式在线水分测定仪的在线水分测量绝对误差≤±0.4%,一次100粒谷物测量平均时间≤55s,水分测量重复误差≤±0.3%,研究结果为实现谷物烘干过程水分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半喂入四行花生联合收获机自动限深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4HLB-4型半喂入四行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智能化水平和作业顺畅性、降低收获时果实漏挖率和破损率,综合运用电子传感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自动限深系统。该系统由限深仿形机构、挖掘深度调整机构、液压执行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组成。田间收获试验表明,自动限深系统工作稳定可靠,4HLB-4型半喂入四行花生联合收获机采用该装置后平均漏挖率为1.08%,平均破损率为0.94%,平均挖掘深度为123 mm。通过与人工限深收获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平均漏挖率降低了2.13个百分点,平均破损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平均挖掘深度偏差降低了11 mm,而且挖掘深度偏差更加稳定。该研究可为其他土下果实收获机械自动限深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免耕播种机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外较为典型的几款免耕播种机,论述了国内外免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指出国内免耕机具与国外免耕机具之间存在的差距。分析了我国免耕播种机具设计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免耕机具的研发方向,为今后免耕播种机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7.
针对水稻收获前稻田以及丘陵山区播种绿肥,存在机具无法下田作业、人工撒播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基于农用多旋翼无人机平台,设计离心甩盘式绿肥种子撒播装置。该装置可与多品牌无人机方便、快速组配挂接,主要由挂接机构、种箱、排种机构、撒种机构及自动控制系统构成,设计螺旋输送式排种机构可实现连续稳定定量排种,优化撒种机构使得撒播更加均匀顺畅,控制系统可跟随无人机飞行速度控制排种机构排种量,并根据不同品种绿肥种子设定撒种机构甩种盘转速,从而实现多品种绿肥种子定量排种、均匀撒播。选取典型绿肥品种紫云英种子为试验物料,以撒播均匀性变异系数Y1和单位面积撒种量误差Y2为评价指标,螺旋输送器转速A、甩种盘转速B、飞行速度C为试验因素,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输送器转速A和甩种盘转速B对两评价指标影响极显著,飞行速度C对两评价指标影响显著,影响撒播均匀性变异系数Y1的主次因素为B、A、C,影响单位面积撒种量误差Y2的主次因素为A、B、C,最佳因素水平组合A2B2C2,即A为190r/min、B为1700r/min、C为5m/s时,Y1为28.47%,Y2为11.81%。田间试验表明,在最佳参数组合下,整体出苗良好。该研究为改进完善无人机离心甩盘式绿肥撒播装置,以及大面积推广绿肥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装备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