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50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3篇
  73篇
综合类   317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长江三角洲农田地下水反硝化对硝酸盐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颜晓元  周伟 《土壤学报》2019,56(2):350-362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农田氮素投入量高,但是否像其他高氮投入农田一样在土壤剖面累积了大量硝酸盐尚不清楚。通过连续两年的野外观测结合室内培养实验,发现长三角地区3种不同类型的高氮投入农田1~4 m地下水硝态氮(NO_3~--N)剖面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水稻田地下水NO_3~--N浓度始终很低(1mg·L~(-1)),不同深度之间无差异。蔬菜地和葡萄园1 m处地下水NO_3~--N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6和17.5 mg·L~(-1),但是地下水NO_3~--N浓度随着深度增加急剧下降,至4m处,NO_3~--N浓度降至小于1 mg·L~(-1),与水稻田无差异。蔬菜地和葡萄园地下水高浓度NO_3~--N仅出现在施肥期间,非施肥期地下水NO_3~--N浓度较低,这表明长三角农田不存在明显的NO_3~--N累积。原状土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0~4 m土壤均存在较强的反硝化活性。通过对地下水中反硝化产物N2及N2O的直接定量测定,发现反硝化对地下水NO_3~--N的去除效率随着深度而增加,至4m处,反硝化对地下水NO_3~--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6%(水稻田)、93%(蔬菜地)和89%(葡萄园)。这表明反硝化能有效去除地下水NO_3~--N,是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剖面未产生NO_3~--N累积的重要原因。反硝化产生的溶解性气态氮主要通过地下水流入临近水域,对于蔬菜地和葡萄园而言,溶解性气态氮流失量与NO_3~--N淋溶损失量相当,是一个重要的氮素去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2.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活性有机碳作为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对土壤碳含量的变化和碳排放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目前活性有机碳的测定主要采用333 mmol L-1KMnO_4氧化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改良。采用改良方法(1:0.2 K_2Cr_2O_7-H_2SO_4)和KMnO_4法测定我国农田生态系统5个长期施肥站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且在各地点和施肥处理下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改良方法测定的标准误和变异系数都比KMnO_4方法低;并且改良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因此本研究的改良方法与KMnO_4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考虑作为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3.
104.
以2株新近分离出来的链带藻(Desmodesmus sp. QL96和Desmodesmus sp. QJ74)为研究对象,检测胞内主要细胞代谢产物组成及含量变化,找出优势细胞代谢产物。收集相同时间间隔下培养的2株微藻,经过冻干、研磨、复溶,制备成细胞溶解液,再进行逐级萃取,分级检测每个萃取步骤中所得细胞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BG11培养基中生长30 d,链带藻Desmodesmus sp. QL96和Desmodesmus sp. QJ74的最高蛋白含量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71.68%和62.14%,其他代谢产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色素,在2株微藻中的含量都没有超过20%。对比其他微藻的文献报道,链带藻Desmodesmus sp. QL96是目前发现的蛋白含量最高的藻株,其蛋白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为开发天然的可降解、可食性包装材料,以高粱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可食性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分析不同浓度丁香酚对可食性高粱醇溶蛋白膜物理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添加4%丁香酚可优化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提升膜的拉伸强度(TS)和断裂伸长率(EAB);添加丁香酚不影响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VP),但略微提高了蛋白膜的溶解度;添加4%丁香酚可增加蛋白膜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光度值,即增强膜的光阻隔性能。DSC测量显示,添加丁香酚后降低了高粱醇溶蛋白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表明丁香酚提高了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延展性;FTIR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丁香酚后使得高粱醇溶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无规则卷曲转变为β-折叠、β-转角,表明丁香酚有助于提高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机械性能;SEM结果显示,4%丁香酚与高粱醇溶蛋白的相容性良好,制备的复合膜截面光滑紧致。本研究结果为可降解、可食性膜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确立宅基地复垦土地的绿色安全培肥方案。【方法】以成都平原宅基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CF)、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1.5倍还田(S2)、菌渣等碳量还田(R1)、菌渣1.5倍碳量还田(R2)、猪粪等碳量还田(M1)、猪粪1.5倍碳量还田(M2)共8个施肥处理,研究3种不同有机物料培肥处理的复垦土壤中Cu、Cd、Cr、Pb、Zn和As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复垦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低次序为ZnCrCuPbAsCd,随着时间推移及秸秆、菌渣和猪粪3种有机物料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3种物料处理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处于轻微风险范围,其中猪粪1.5倍碳量还田(M2)处理均大于其他施肥处理,而秸秆全量还田(S1)处理均小于其他施肥处理。【结论】推荐S1处理为最佳绿色安全培肥方案,即小麦季使用55 911 kg/hm~2的秸秆与276 kg/hm~2的尿素、575 kg/hm~2的过磷酸钙、15 kg/hm~2的氯化钾混施还田,玉米季使用46 449 kg/hm~2的秸秆与350 kg/hm~2的尿素、792 kg/hm~2的过磷酸钙、108 kg/hm~2的氯化钾混施还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明机插条件下减穴稳苗配置对杂交籼稻群体冠层质量的影响,为西南弱光稻区杂交籼稻机插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6—2017年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因素1,2年均为不同田间配置,设常规配置(30 cm×12 cm)和减穴稳苗(30 cm×23 cm);因素2,2016年为不同株型水稻品种(F优498,中后期株叶型松散;宜香优2115,中后期株叶型上紧下披),2017年为不同基本苗(42×104/hm2和63×104/hm2);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机插杂交籼稻群体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微环境(冠层温度、湿度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1)减穴稳苗齐穗期能维持与常规配置相当的单茎绿叶面积、粒叶比和上三叶比叶重,其中2017年倒二叶与倒三叶比叶重显著增大;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较常规配置显著提高23.84%、23.53%和13.79%。(2)较常规配置,减穴稳苗显著增大各时期冠层幅度,提高冠层透光率,降低收敛指数,群体通透性更好;减穴稳苗处理提高了2016年F优498孕穗期和齐穗期的一次分蘖角度,而宜香优2115的一次分蘖角度2年均表现为减穴稳苗小于常规配置。(3)相关分析表明,孕穗期冠层日均温、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差与齐穗期剑叶和倒二叶比叶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收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孕穗期冠层日均温和昼夜湿差还与齐穗期冠层幅度呈显著正相关;齐穗期冠层日均温和昼夜温差与分蘖盛期、拔节期及齐穗后20 d的一次分蘖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日均相对湿度则相反。减穴稳苗有效地改善了植株冠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的冠层温度和昼夜温差,提高孕穗期、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的昼夜湿差,并显著降低日均相对湿度。【结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优化了机插杂交稻的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分布,增大了群体内部昼夜温差和湿差,降低了相对湿度,提高了群体质量和光合速率,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是西南弱光稻区进一步推进机插秧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城市绿地土壤肥力影响,以期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城市绿地土壤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典型城市绿地土壤?圆明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设置4种不同处理:不覆盖(CK)、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15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A)、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3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B)、上层木片 + 下层堆置60 d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C),进行室内分析测定,结合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运用Pearson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结果  0 ~ 1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 < 0.05);10 ~ 20 cm土层中,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P < 0.05)。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示,C覆盖处理显著提高0 ~ 10 cm土层的综合肥力(P < 0.05)。修正的内梅罗指数法中Fimin值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限制因子为土壤密度及有效磷,土壤综合肥力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及土壤密度。  结论  综上,园林绿化废弃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C为最佳覆盖方案,今后研究中要着重注意土壤肥力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质、土壤密度及有效磷)的动态变化及改善。   相似文献   
109.
花育963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高含糖量普通油酸含量花生06-I8B4为母本、高油酸花生突变体CTWE为父本杂交,后代通过分子标记与近红外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的抗青枯病、高油酸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13~2015年参加山东省花生品比试验,子仁平均产量3 446.80 kg/hm~2,较对照品种花育33平均增产4.31%;油酸含量80.1%,油亚比为25.0。花育963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品种鉴定(鉴定编号:皖品鉴登字第1505029),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花生(2018) 37037〕。  相似文献   
110.
确定右玉县景观脆弱度,通过景观脆弱度来反映景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程度。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在建立景观脆弱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GS+软件进行变异函数拟合分析和ARCGIS10.2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得到景观脆弱度分布图,利用GeoDa软件分析景观脆弱度的空间自相关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旅游政策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有所增加,景观脆弱度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呈现正向演替,景观脆弱度在空间上是正相关的,且正相关趋势随着时间在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右玉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地区景观脆弱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