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1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PAM和SAP防治库区坡地肥料污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北京市怀柔区水库附近一处坡地栗园作为试验地,用表土改良剂(聚丙烯酰胺,PAM)和土壤保水剂(SAP)进行坡地栗园的肥料污染防治,通过人工降雨试验方法对PAM的防污效应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为期2年(2010 ~2011年)的野外监测试验,研究了技术应用以后坡面水土和养分流失,土壤剖面墒情和氮素运移等情况.结果表明:PAM减小坡面次降雨径流氮素平均质量浓度和污染物排放负荷的幅度分别为5%~8%和16%~22%,其中PM的处理减少坡面氮素流失方面效果最好;与未施加化学制剂的对照PS0相比,化学制剂联合处理组PS1、PS2分别提高根层土壤含水率10.4%、23.7%,提升根层氮素含量3.8%、22.3%,减少坡面径流含沙率30.7%、61.7%,减少坡面径流硝态氮流失14.7%、30.7%.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及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达50.3 kg/m3;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的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比常规灌溉明显提高;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315 kg/hm2、K2O 450 kg/hm2条件下,收获时土壤贮水量最小,比同期常规水肥处理低0.88×103m3/hm2,比栽植时减少0.52×103m3/hm2。张力计读数的变化趋势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张力计能够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结论】采用节水节肥的措施虽然未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但能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3.
黑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的正确选择,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文章立足于黑龙江省,研究了当前主要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分析了影响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资金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44.
总结了高纬寒地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策略,以期减轻杂草对大豆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掌握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丰富稻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稻田冬春作物结构调整提供杂草综合防除技术途径,本研究借助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别于2007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是南方红壤水稻冬闲田优势杂草种群,春季相对密度达到65%以上,其优势度随季节和施肥模式而有所变化。长期不施磷的冬闲稻田杂草的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降低。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无机肥能明显提高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而在此基础上种植豆科绿肥能够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生物量,其冬季田间杂草生物量仅为62g/m^2,低于整个试验区的平均值(67g/m^2),而其生物多样指数却较其他施肥模式高。因此,通过稻田施肥与冬季利用模式的结合,可以对冬闲田杂草群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6.
引黄滴灌水源中泥沙表面附生生物膜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灌水器堵塞这个制约引黄滴灌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问题,联合运用扫描电镜测试法和分形理论对黄河泥沙颗粒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泥沙颗粒表面形貌表现为以固体颗粒、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黏性胞外聚合物形成的复杂生物膜结构.黄河泥沙颗粒表面具有显著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简单分形维数虽然能从整体上表征颗粒物表面形貌的复杂性与不规则性,但未能刻画颗粒物局部奇异性的微观特征,而多重分形谱可以定量描述这种复杂泥沙颗粒形貌特征.黄河泥沙借助其巨大的表面积,吸附了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高达276.08~360.68 mg/L,这就要求在控制引黄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时,需要从以往单纯考虑泥沙颗粒物本身转变为综合考虑泥沙颗粒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寻求更为有效的堵塞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7.
将Wister雄性大白鼠70只,随机分成5组(3个处理组,阴性、阳性对照组),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225.5、111.5、55.625、0 mg腹腔注射阿特拉津,阳性对照组按每千克体重0.5 mg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并于注射后30 d、60 d和90 d采样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高剂量组30 d、60 d和90 d分别为137.63±73.45、762.66±449.84和89.39士47.15;中剂量组30 d、60 d和90 d血清中睾酮的的含量分别为355.44±507.32、303.87士101.26和171.51±122.51;低剂量组分别为363.54士86.70、94.84±121.22和98.30±51.94.低剂量阿特拉津作用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3次测得数据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中剂量组3次测得数据呈现递降趋势,高剂量组则在60 d采样时出现睾酮分泌高峰,且30 d和90 d时睾酮水平很接近.各剂量组阿特拉津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含量水平均有影响,且30 d时存在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为野拔子在卷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野拔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净油的工艺条件,并进行成分分析;将野拔子净油添加至卷烟中,通过卷烟感官评价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野拔子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9,超声波功率500 W,各因素影响排序为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经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野拔子净油共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含有脱氢香薷酮(28.641%)、3,3-二甲基丙烯酸(9.080%)、5-甲基-2-乙酰基呋喃(4.790%)、芳樟醇(4.224%)、3-甲基-2-(5H)-呋喃酮(3.642%)、氧化芳樟醇(3.079%)、香薷酮(1.436%)、新植二烯(1.031%)等挥发性物质.将野拔子净油应用于卷烟中,具有丰富和协调烟香,能提高香气质,改善吃味,使烟气柔和细腻及减刺除杂等作用,且以3 mg/kg添加量为宜.[结论]优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野拔子净油对提升卷烟吸食品质有良好效果,可用于卷烟加香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动物双歧杆菌AD011定位于细胞膜的表面脂蛋白,为后续研究该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Signal P 4.0和Lipo P软件对动物双歧杆菌AD011全基因组编码蛋白中表面脂蛋白和信号肽进行预测,同时采用COG功能数据库对预测的脂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结果]对动物双歧杆菌AD011基因组1 518个蛋白的表面脂蛋白预测,结果表明,19个蛋白具有脂蛋白信号肽。功能分析显示,该菌株19个脂蛋白中有3个蛋白没有功能注释,16个蛋白有功能注释,其中10个蛋白参与氨基酸代谢与转运、3个蛋白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转运,3个蛋白参与无机盐离子代谢与转运。[结论]动物双歧杆菌AD011表面脂蛋白参与的功能主要与营养物质的转运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0.
小麦 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抗旱性,采用籽粒萌发期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幼苗期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普通小麦7182与华山新麦草的8个衍生后代(B1、B16、B18、B19、B23、B28、B32、A31)籽粒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胁迫对8个衍生材料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与无胁迫处理相比,在低PEG浓度下,种子萌发和胚芽及胚根生长变化不明显,高PEG浓度下受到明显抑制,其中B1和B19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较强.幼苗盆栽控水后,各材料的SOD、CAT和POD活性均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材料B32的三个指标值最大.各材料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不一致.通过综合隶属函数法对两个试(实)验的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分别为华山新麦草>B32>B19>小偃6号(CK)>A31>B23>B16、B1>7182>B18>B28,说明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抗旱性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其中B32、B19在籽粒萌发期和幼苗期综合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