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节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物节律的认识已经进入了分子阶段。生物钟基因产生和控制昼夜节律的运转,PER基因是人们第一个鉴定和克隆的生物钟基因。人们不仅研究了解了PER基因的结构及其在生物钟机制中的作用,而且对其在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光照是人们生物节律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光照对PER基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  相似文献   
12.
环境雌激素硫丹对Wistar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雌激素(envionmental estrogens,EEs)广泛存在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它能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并干扰体内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和消除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施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加生物炭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间作系统氮吸收的影响。试验共有6个处理:玉米单作(M),苜蓿单作(A),玉米/苜蓿间作(MA),间作均施生物炭(McAc),间作仅玉米施生物炭(McA),间作仅苜蓿施生物炭(MAc)。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均大于1,McAc的LER最高;与MA相比,施加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及玉米单株地上部氮含量,且McAc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24.95%,根表面积密度增加34.23%~275.72%,进而提高了根系吸收氮素的能力。综上,施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增加植物根表面积密度,提高紫花苜蓿/玉米间作氮吸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相比于玉米,施加生物炭对紫花苜蓿效果良好,紫花苜蓿和玉米都施加生物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木材的自胶合,引入溶剂催化液化法,以杨木和桉木单板为原料,进行了界面液化自胶合试验。分析了液化剂种类(苯酚、丙三醇)、涂布量(150、300、450 g/m2)、热压温度(125、150、175℃)、热压时间(10、15、20min)和树种(杨木、桉木)5个因子对胶合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液化方法在木材表面构造黏稠过渡层以取代木材界面,实现木材的自胶合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单板树种对液化胶合性能有明显影响,在试验的工艺条件下,桉木的胶合性能优于杨木;丙三醇液化胶合性能高于苯酚;热压温度和时间对苯酚液化胶合性能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丙三醇影响明显。建议就木材界面液化自胶合的机理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芽黄’红瑞木枝干溃疡病在上海发生严重。本研究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特征观察,将引起此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一种Pestalotiopsissp.。通过扩增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拟盘多毛孢属中分生孢子中间三个细胞异色的类群处于同一分支,此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5种杀菌剂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对Pestalotiopsis sp.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639~1.787μg/mL。4种杀菌剂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25%丙环唑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当病害发展后,供试4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苹果采收时节,陕西铜川、咸阳、渭南等地的一些果农纷纷来电来人,称苹果因病毒病的危害,果实品质下降,经济收入减少。其中,铜川市耀州区中西村果农田阳宝整园的玉华早富因感染锈果病毒病,果实外观黄绿相间呈花脸状,完全失  相似文献   
17.
铁对番茄镉积累及其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Cd(10 mg · kg-1)污染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 200 和400 μmol · L-1)Fe(FeSO4 · 7H2O)对番茄‘4641’和‘渝粉109’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 及番茄体内Cd 形态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Fe 后,番茄果实、根、茎、叶干质量和植株总干质 量,以及Cd 含量和积累量在2 个品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e 处理显著增加了2 个番茄品种的果 实、根、茎、叶及植株总干质量。随Fe 浓度增加,番茄叶片Pn、Gs 和Tr 以及‘渝粉109’POD 活性、‘4641’ 叶CAT 活性先增加,然后降低;而叶片Ci 以及‘渝粉109’叶SOD 活性则先下降然后回升。番茄果实中 各形态Cd 含量的顺序为:残渣态Cd(FR)> 盐酸提取态Cd(FHCl)> 乙醇提取态Cd(FE)> 氯化钠提 取态Cd(FNaCl)> 乙酸提取态Cd(FHAc)> 去离子水提取态Cd(FW)。适量的Fe(200 μmol · L-1)减少 了番茄果实中各形态Cd 含量,但高量Fe(400 μmol · L-1 )增加了‘4641’果实中FHCl、FR 以及‘渝粉 109’果实中FE、FNaCl、FR 和Cd 总提取量。番茄各部位Cd 积累量的顺序为:叶 > 茎 > 果实 > 根。叶 面喷施Fe(200 μmol · L-1)使番茄叶、茎、根和果实中的Cd 含量相比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7.1% ~ 21.9%、 35.6% ~ 50.4%、13.1% ~ 37.0%和2.8% ~ 8.2%。供试2 个番茄品种,无论喷Fe 与否,果实Cd 含量、果实 Cd 积累量和植株Cd 总积累量均为‘4641’<‘渝粉109’。  相似文献   
18.
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是培育超高产栽培稻(Oryza sativa L, 2n=24AA染色体组型)的主 要技术路线之一。 本研究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小粒野生稻O. minuta(2n=4x=48, BBCC染 色体组型)总DNA导入杂交稻当家亲本V20B, 获得了变异株的3个高世代株系; 用RAPD方 法 对上述3个株系、 供、 受体及对照品种明恢63共6个材料进行了多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周坤  汤超 《绿色科技》2023,(4):120-124
采用实验室条件下的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剂(PAC)用量、pH值、助凝剂(PAM)用量、混合阶段转速和搅拌时间、絮凝阶段转速等强化混凝措施对高浊度地表水混凝处理的影响,确定了强化混凝优化反应条件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在最优混凝条件,即PAC用量为70 mg/L、pH=7、PAM用量为1.3 mg/L、混合阶段转速为400 r/min、混合阶段搅拌时间为0.75 min、絮凝阶段转速为80r/min时,高浊度地表水浊度去除率可达96.2%,剩余浊度低于7 NTU,运行成本为0.1644元/t。浊度去除率随着絮凝阶段转速(速度梯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80 r/min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分析优势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为稻瘟病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对2019—2020年收集的安徽省5个稻作区21个市(县、区)的稻瘟病菌进行鉴定,利用不同优势生理小种对775份水稻资源进行苗瘟抗性鉴定,分析其致病力,筛选抗稻瘟病优异水稻资源。【结果】共鉴定出7群25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B群,出现频率为58.58%,其次为ZC群,出现频率为22.62%;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出现频率分别为32.43%、17.98%和17.98%。沿淮淮北单季稻作区凤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C15和ZB13,怀远县为ZB13和ZB9,谢家集区为ZB13和ZG1;江淮丘陵单、双季稻过渡区全椒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寿县为ZB13、ZC15和ZB15,肥西县为ZB13和ZB15;沿江双、单季稻作区青阳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C15,无为市为ZB13和ZG1,宣州区为ZB13、ZB15和ZC15,当涂县为ZB13、ZC13和ZC15,贵池区为ZB15和ZC15,南陵县为ZC15、ZB13和ZB15,怀宁县为ZB13;大别山地单、双季稻作区金寨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G1,潜山市为ZB13和ZB15,岳西县为ZB13和ZH1;皖南山地单、双季稻作区石台县优势生理小种为ZB15、ZB13和ZC15,休宁县为ZC15、ZG1、ZB15和ZH1,宁国市为ZB13和ZG1,黄山区为ZB13、ZC13和ZC15,歙县为ZC15。优势生理小种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休宁县和金寨县ZB13的致病力分别为59.68%和62.06%,平均为60.87%;休宁县和潜山县ZB15的致病力分别为61.16%和64.84%,平均为63.00%;休宁县和南陵县ZC15的致病力分别为71.29%和66.26%,平均为68.78%。通过筛选获得10份抗苗瘟优异种质资源。【结论】安徽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和ZC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ZB15和ZC15。明确了安徽省不同稻作区生理小种的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