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交替灌溉、改良型交替灌溉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交替灌溉、改良型交替灌溉在比常规灌溉减少用水31.0~49.6m3/667m2的情况下,根系长度比常规管灌分别提高7.5%、9.9%,单株根干重提高26.5%、32.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9.4%、11.9%,差异达显著水平。采取交替灌溉技术,对大白菜的生育进程无影响,而植株的株高、叶片长势虽比对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收获时产量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品种进行真伪性和纯度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SSR标记对上海近年主要推广的杂交粳稻组合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DNA指纹图谱,以期为当地的水稻品种权保护、种子纯度鉴定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3.
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了近10年来上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概况,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优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产能稳定、生态保护利用的良性发展态势,展望本地区优质稻米产业绿色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鄂尔多斯高原不同年限弃耕农田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变化相互影响,探讨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对理解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十分必要。以鄂尔多斯高原不同年限弃耕农田(软梁农田弃耕年限为1、6、10、15和20年,硬梁农田弃耕年限为3、6、10、15和20年)为对象,分析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软梁弃耕农田,除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和全钾质量分数变化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外,随弃耕年限增加,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全磷质量分数基本呈增加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全磷质量分数基本呈下降趋势。对于硬梁弃耕农田,随弃耕年限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土壤全碳质量分数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0~10 cm土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其他土层先增加后减小;10~30 cm土层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土层先减小后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小,其他土层减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弃耕20年和自然植被的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减小,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增加;弃耕6年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呈波动变化,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下降;弃耕10年和自然植被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先减小后增加,其他弃耕年限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下降;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不明显。随弃耕年限增加,在软梁与硬梁弃耕农田中,土壤C/N均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软梁弃耕农田的土壤C/N在自然植被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弃耕年限下呈增加趋势;硬梁弃耕农田的土壤C/N呈增加趋势。在弃耕演替过程中,弃耕年限与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影响,表层土壤养分质量分数较高。该研究可为鄂尔多斯高原弃耕农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针对生产上综合性状优良的粳稻不育系较少的问题,以不育系花A为BT型细胞质供体,优质常规粳稻申21为轮回父本进行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育成中熟晚粳不育系申21A。申21A表现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花粉败育率均为100%,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稻米品质优良,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具有较强抗性,于2018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申21A配制出多个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其中‘申优28’和‘申优42’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申21A综合性状好,配合力强,在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温室藜麦蔬菜的栽培方法,以北京收获的藜麦籽粒为试验材料,从藜麦蔬菜生长动态监测、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比较、肥效对比、机械播种量筛选、藜麦叶片与籽粒及其他蔬菜的营养成分比较等方面进行报道,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藜麦蔬菜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低钠的健康蔬菜,从播种至采收需要≥10℃积温933.24℃。为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保证群体整齐度,建议选择条播方式,播种量22.5~24 kg/hm 2,产量可达15143.55~15442.95 kg/hm 2。施用羊粪、鸡粪和不施肥比较,以施用羊粪产量较好,可食用部分产量15722.10 kg/hm 2。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申优系列8个杂交粳稻组合的特征特性,申优系列杂交粳稻组合总体表现出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产量优势明显、抗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参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根据该组合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认为"适度提高千粒重、稳定适宜穗数、主攻大穗"是提高申优系列杂交粳稻产量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杂交水稻因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杂交粳稻存在产量竞争优势不强、生育期偏长,生态适应范围窄、稻米品质有待改善等问题。选育同时兼顾产量、生育期、品质等特性的新组合将有利于杂交粳稻的发展。‘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申恢26’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751.3 kg/hm^2,比对照‘花优14’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69.5 kg/hm^2,增产2.6%。‘申优26’具有产量优势强、成熟期早、稻米品质优异、适宜种植范围广等优势,已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17001。适合在上海全郊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研究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
针对京郊温室草莓生产中使用滴灌而水肥利用率仍偏低的现状,以‘红颜’为试验材料,在草莓结果期采用相同频率、相同浓度的水肥混合液,设计4个不同的用量,研究草莓结果期的适宜水肥用量.结果表明,草莓结果期灌水总量97.9 m3/667 m2、施肥总量87.8 kg/667 m2的中量滴灌处理较好,比常规滴灌节约灌溉水23.7%、节约纯养分25.3%,增产13.4%,糖度增加1.1个百分点,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4 kg/m3,水分生产效益提高47.2元/m3.建议草莓结果期11~次年3月每7~10 d滴灌1次,3~5月每3~5 d滴灌1次,每次灌水2.6~3.5 m3/667 m2,滴施水溶肥2.5~3.8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00.
以京茄1号为试材,研究了春季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茄子灌溉量、耗水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管不同埋设深度均能够促进茄子植株生长,提高茄子产量,以痕量灌溉管埋深10 cm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表面覆土处理增产14.7%。随着痕量灌溉管埋深的增加,灌溉量和耗水量降低,但水分生产效率则以埋深10 cm处理最高,达到23.5%。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痕量灌溉管埋深10 cm处理茄子产量最高,耗水量相对较少,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是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春茬茄子较适宜的灌溉管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