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绿化模式及结构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目的,结合北京大兴区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拟建立由带(铁路、公路、河堤两侧的景观生态型防护林带)、网(农田防护林带、网)、点(城镇居民点绿化、公园、绿地、果园等)相结合的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和多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在规划实施中,对国家级主要通道两侧各拓宽为200m,其中内侧30m宽为景观生态型永久绿化带,外侧170m宽为生态经济型产业绿化带。经过2、3a的建设,铁路两侧5km范围内的林木覆盖率现已提高到27%左右。选用乔、灌树种31种,其中包括高大乔木的防护树种,以景观为主的亚乔树种和花灌木,以经济效益兼防护的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92.
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准则层17项指标组成的简单、实用的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金沙县5条小流域(水井湾小流域、小洋溪小流域、楠木溪小流域、伍所河小流域、干沟小流域)为例,采用2010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阂值法进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评价模型计算可持续发展度,对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5条小流域均未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指标,并分析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群落结构和退化生境常见物种矮火绒草在退化草地中优势度、繁殖分配、叶表型功能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砾石含量、温度显著升高,土壤含水率、植物群落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矮火绒草生殖株高响应不明显(P0.05),营养株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生殖株的繁殖分配显著增加(P0.05);矮火绒草单叶质量、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在各退化草地群落中差异不明显(P0.05),叶厚度和叶体积显著降低(P0.05),叶组织密度和叶长宽比升高。在退化梯度上,矮火绒草叶组织密度、叶厚度等功能性状的响应敏感性强于比叶面积。通过权衡叶表型功能性状(增加叶组织密度、降低叶厚度等)对退化生境进行反馈可以保证资源获取,并且采取增加繁殖分配的生殖策略提高物种的竞争力和保证繁衍。  相似文献   
94.
目的土壤酶参与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文以喀斯特断陷盆地3种典型林地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地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植被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喀斯特断陷盆地云南松林、桉树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3种林地土壤pH介于5.47 ~ 6.03之间,10 ~ 20 cm和20 ~ 30 cm土层土壤密度,云南松林显著高于桉树林和次生林(P < 0.05),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层全氮含量,桉树林显著高于云南松林和次生林(P < 0.05),0 ~ 1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次生林显著高于云南松林和桉树林(P < 0.05),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整体呈现次生林 > 云南松林 > 桉树林的规律。(2)3种林地0 ~ 1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为次生林 > 桉树林 > 云南松林,而10 ~ 20 cm土层呈现相反的规律。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在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层均为次生林最高,云南松林次之,桉树林最低。此外,林地各土层间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土壤酶活性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和pH均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全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密度与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4)蒙特卡洛检验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有机碳(41.4%) > 铵态氮(32.9%) > 速效磷(24.3%) > 土壤密度(12.6%) > 全氮(7.9%) > pH(5.5%)。结论综上分析表明,有机碳、铵态氮等是影响研究区内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指标,在断陷盆地林地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恢复方面,次生林最佳,而云南松林的优势高于桉树林。   相似文献   
95.
扩繁条件对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AM真菌的培养效率,降低培养成本,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玉米和红三叶草为宿主,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根内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3种AM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河砂、草炭、珍珠岩、蛭石和泥炭不同配比组成的3种基质中进行培养,并设置2个营养液浓度梯度(无营养液;10%浓度霍氏营养液),进行3×2因子交叉实验,通过测定侵染率、孢子密度以及宿主的光合特性,从而筛选出各菌种最优的轻型基质配方及其相应的营养液浓度。结果表明,P2(蛭石:草炭:河砂=4:1:1)配方是G.m和G.i良好的扩繁基质,P3(珍珠岩:蛭石:草炭:河砂=2:2:1:1)配方是最适合G.v的扩繁基质,在对菌种的侵染率、产孢量以及宿主植物的光合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优于其他配方。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中的3个基质配方,施加营养液的处理都明显降低了3种AM真菌的孢子数,降幅分别为43.51%~96.26%、57.50%~99.39%、27.79%~92.56%;且每个菌种的侵染率也不同程度地降低,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青藏工程走廊沿线植被恢复策略,掌握沿线土壤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沿线不同植被类型带的土壤典型理化特征,共设置样带27条,测定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沿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由北至南均表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与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多在10.0 ~ 40.0 g/kg之间,全氮则多介于0.4 ~2.0 g/kg之间.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全磷质量分数多在0.3~0.8g/kg之间,由北至南呈“两端高,中间低”变化趋势;全钾质量分数多介于13.0 ~ 30.0 g/kg,由北至南增高趋势明显;土壤pH值则表现为“北高南低”;沿线阳离子交换量多在6.0~24.0emol(+)/kg之间;碳酸钙质量分数呈现“南北迥异”的变化规律,北部样带多在8.0% ~15.0%之间,南部样带则多只有1.0% ~3.0%,这与土壤钙积作用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沿线土壤各理化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部分指标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党参提取物对青脚麻鸡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将320只14日龄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分为Ⅰ组(对照,饮用自来水)以及Ⅱ、Ⅲ和Ⅳ组(分别为饮用党参提取物0.5、1和2 g·L-1)。分别于28、35、42、49和56日龄时空腹,各组随机抽样16只,解剖迅速取空肠和回肠标本,Bouin液常温固定24 h后,制作5μm连续组织切片,HE染色,OLYMPNS-CH30型显微摄影系统显微观察并摄影。结果表明,1 g·L-1和2 g·L-1组空肠和回肠绒毛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变粗,变长且排列整齐,肠壁增厚,肠腺较发达,回肠段集合淋巴结变大,淋巴细胞聚集明显,其中以2 g·L-1最为显著。说明党参提取物增强了青脚麻鸡小肠吸收功能,对肠道免疫功能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使陆地生态的源/汇问题成为当前全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长期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_及其控制机理,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涡度相关技术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手段,对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高频率数据进行谱分析可以确定仪器对于高频湍流信号的响应能力,以湖南岳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其功率谱和协谱分析表明,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对高频湍流信号的响应能力可以满足该生态系统实际观测要求,涡度相关技术可以应用于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观测中.  相似文献   
99.
青藏铁路路基对风沙运动规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青藏铁路原有路基及新提出的一种输沙型路基的流场分布情况以及路基积沙特征,并讨论了轨枕式挡沙墙与PE阻沙网对路基风场及积沙特征的影响,探索路基对风沙运动规律的影响,为青藏铁路防沙治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3种路基(普通路基、通风路基、输沙路基)以及2种沙障(轨枕式挡沙墙、PE阻沙网)的组合形式,通过模拟流场及积沙分布特征,评价沙障的防沙效果并分析路基受风蚀影响的程度。【结果】3种路基的风速流场具有相同的功能分区,且风速对流场的影响较小;在路基迎风侧,普通路基对风速的降低作用最强,极易引起沙粒在路基坡脚和边坡堆积,路基顶部风速明显增加,大风时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路基背风侧存在回流现象,部分沙粒在重力作用下会堆积在背风侧边坡处;普通路基迎风侧边坡积沙情况严重,沙埋铁轨现象频发,布设有通风管的路基会受到积沙影响,导致管道堵塞,影响其冻土保护功能,输沙路基利用狭管效应,使风沙流加速通过,防止迎风侧边坡积沙和风沙上道,且一旦输沙管道发生积沙,可通过自然风力清除,若必须人工清理也便于操作,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当路基上风向布设沙障时,沙障对风速有极强的减弱作用,路基和沙障之间存在一个减速区,该区域速度呈中间大两端小分布规律,风速无法达到起沙风速,沙粒沉积在沙障前后,路基边坡积沙明显减少。【结论】3种路基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沙,输沙路基积沙量最小,且便于清理;轨枕式挡沙墙积沙量迎风侧大于背风侧,PE阻沙网积沙量背风侧大于迎风侧,并且沙障间距影响着阻沙效果,适当调整沙障间距,使此区间内的风速不足以起动沙粒,提高沙障阻沙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输沙路基相对于普通路基和通风路基更适用于风沙地区,但目前的结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需要在高原环境中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0.
为探明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取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3头,经麻醉后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小肠和大肠各3段,投入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72 h,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观察黄淮白山羊小肠和大肠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固有层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黏膜下层中含大量的集合淋巴小结,盲肠、结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大肠腺发达,腺体间弥散着淋巴细胞,直肠的固有层中可见淋巴小结,上皮之间的杯状细胞呈顶浆分泌的形式分泌黏多糖。黄淮白山羊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中性为主,大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酸性为主。大肠三段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小肠杯状细胞,大肠中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盲肠和直肠,小肠中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因此,黄淮白山羊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细胞由高柱状逐渐向低柱状变化,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在结肠中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