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林业   672篇
农学   401篇
基础科学   323篇
  308篇
综合类   2586篇
农作物   366篇
水产渔业   535篇
畜牧兽医   1545篇
园艺   487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2.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的'盐稻10号'为母本,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利用Pi-ta、Pi-b和Pi-9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的分离株系进行基因检测,结合田间...  相似文献   
193.
对海南省胡椒优势区胡椒园土壤分0~20 cm和20~40 cm两层取样,用以研究海南胡椒种植区土壤pH值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胡椒优势区土壤pH值在3.76~5.26之间,极强酸土壤占样品总数的54%,强酸土壤占样品总数的46%;约98%胡椒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较低含量区间;碱解氮含量有85%在适宜值范围内;有效磷含量有54%低于适宜值范围;约54%胡椒园缺乏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均低于适宜值范围。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岭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养分因子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为: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机质>交换性镁>碱解氮>有效磷。因此,应该适当增施草木灰、石灰和有机肥,以提高胡椒园土壤pH值和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94.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内涵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学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认识有4种不同的观点。在分析现有观点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内涵以及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5.
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感晚斑病组合“中花5号×ICGV 86699”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经田间抗性鉴定明确抗性亲本ICGV 86699的抗性受隐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AFLP分析结合BSA法筛选到与晚斑病抗性连锁较紧密的AFLP标记3个,即E35/M51、E37/M48和E41/M47,它们与抗性间的图距分别为7.40cM、7.40cM和8.67cM;所获得的3个标记间连锁紧密,位于同一连锁群上。这3个标记在具有野生种亲缘的7个抗病花生品种或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在栽培种以多粒型为代表的抗病材料中均未检测到,表明ICGV 86699的抗性基因与栽培种花生中的抗性基因不同。这是国内外有关花生晚斑病抗性分子标记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96.
三峡水库正常运行下库区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对库区江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参考资料。调查江段为位于库首的秭归、巫山江段,位于库中的万州、云阳江段,位于库尾的涪陵江段,位于库区回水末端的江津江段;每个江段设左、中、右3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共鉴定浮游动物4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2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浮游动物密度为30.99×104个/L,其中原生动物占9.28%、轮虫占90.33%、枝角类占0.24%、桡足类占0.15%。江津、涪陵、万州江段水体为超富营养水平,云阳、巫山、秭归江段水体为富营养水平。低水位期的夏季和水位下降期的春季浮游动物密度较高,高水位期的冬季和蓄水期的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较低;坝前秭归江段浮游动物密度最高,沿坝前江段溯河而上直到库尾流水江段浮游动物密度呈现降低的趋势。三峡干流浮游动物优势种共16种,以耐污性的种类为主。三峡干流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万州调查江段均最低,总体均呈现库首至回水末端降低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水库的纵轴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梯度;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水温、叶绿素a、总磷、铜、汞、挥发酚、石油类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冬季江段浮游动物群落主要受溶解氧影响。  相似文献   
197.
农药残留是瓜类蔬菜最主要的安全风险因素。本文通过整理、汇总分析国内外瓜类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从瓜菜种类、农药种类、常用农药残留限量值等3个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为完善我国瓜类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8.
为对水稻中各种形态As进行全面分析,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水稻植株及稻米中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和阿散酸共5种砷形态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水提取,采用阴离子分析柱Hamilton PRP-X100 (25 mm×4.1 mm, 10μm i.d.), 20 m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和5%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0~12.5 mg/L范围内各砷形态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9 5以上, 5种砷形态的检出限为0.15~0.36μg/L,定量限为0.50~1.20μg/L。两个添加水平进行了方法验证,平均回收率为84.8%~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0.7%~4.2%。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高、稳定、可靠,适用于水稻组织中砷形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9.
为掌握粤北矿区水稻主产区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引起的健康风险,在该区域内共采集506份稻米样品,通过分析稻米中As、Hg、Pb、Cd、Cr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并对其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粤北矿区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限定值,其中Cd较为严重,5种重金属在稻米中总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Risk_总为3.22×10~(-4)/年,表明该批水稻样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的风险较大。常规稻中5种重金属总的健康风险大于杂交稻;不同种植时期稻米的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均以Cr最大,但重金属健康风险均以Cd最高,5种重金属总的暴露风险以晚稻最小,早、中稻较大。  相似文献   
200.
华西雨屏区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50.9 mm)>农耕地(232.9 mm)>荒草地(175.4 mm)>巨桉林地Ⅰ(170.5 mm)>巨桉林地Ⅱ(141.3 mm);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农耕地(313.63 t/km2)>裸地(176.80 t/km2)>荒草地(94.45 t/km2)>巨桉林地Ⅰ(90.58 t/km2)>巨桉林地Ⅱ(36.37 t/km2).(2)5种坡地利用方式养分流失差异显著(P<0.05),其流失量大小顺序均为钾素>磷素>氮素.其中,氮素与磷素流失以水溶态为主,平均为96.16%与69.45%;钾素以颗粒态(与泥沙结合态)为主,平均为74.93%.(3)不同坡地产流产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裸地与农耕地受降雨影响较大,而荒草地与巨桉林地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4)调整农事活动、改善经营措施与减少人为干扰对防止坡地产流产沙以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