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31篇
  52篇
综合类   41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163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寻较低剂量纳米氧化锌替代高锌的可行性.将135头23日龄断奶仔猪按照体重相近、遗传基础相似的原则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用纳米氧化锌和高剂量氧化锌(ZnO)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试验期24 d.其中第1组为处理1组(0 mg/kg),第2,3,4组分别为200,400,600 mg/kg纳米氧化锌组,第5组为高锌组(3000 mg/kg ZnO).结果表明较处理1组(0 mg/kg)而言,无论是纳米氧化锌(200,400,600 mg/kg)还是高锌组(3000 mg/kg ZnO)均可极显著提高日增重(ADG)(P<0.01);400 mg/kg纳米氧化锌组与高锌组(3000 mg/kg ZnO)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00 mg/kg纳米氧化锌降低腹泻率效果最好,较对照组(0 mg/kg)腹泻率降低49.1%,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较高锌组(3000 mg/kg ZnO)腹泻率降低21.6%,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腹泻率等指标综合得出,第3组(400 mg/kg Nano-ZnO)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第5组高锌组(3000 mg/kg ZnO)效果.  相似文献   
122.
随着养猪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壮大,如何做大做强企业,使养猪基业常青,促进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养猪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诸美品牌成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提出了养猪生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相应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红外技术在中国南方高温环境中母猪热应激评估的应用效果,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在广西某规模化母猪场8月份高温季节测量了216头围产期母猪的耳朵外侧皮肤、外阴、耳朵、背部和乳房等5个部位红外温度。通过R 3.5.1软件对直肠温度和红外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耳朵(r=0.43)、外阴(r=0.48)和乳房(r=0.71)红外温度与直肠温度中度相关;母猪各部位的红外温度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发现发烧母猪与正常体温母猪的红外热成像图颜色差异显著,红外技术可作为母猪热应激状态的辅助判断工具。在特殊案例中母猪体温的热成像图片有显著的异常提示,有助于对母猪疾病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24.
赖氨酸硫酸盐相对于赖氨酸盐酸盐的生物学效价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氮平衡和血浆尿素氮指标来比较赖氨酸硫酸盐相对于赖氨酸盐酸盐的生物学效价,以便为赖氨酸硫酸盐在肉鸡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选用48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评定赖氨酸硫酸盐相对于赖氨酸盐酸盐的生物学效价。鸡只预饲3d,第4天按体重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通过赖氨酸硫酸盐或赖氨酸盐酸盐向玉米-玉米蛋白粉-花生粕-麦麸型基础日粮中添加0.09%、0.18%、0.27%和0.36%的赖氨酸。结果表明,4~21d赖氨酸硫酸盐相对赖氨酸盐酸盐的效价分别为:0.93(日增重)、0.86(饲料转化效率)和0.95(氮存留);22~42d赖氨酸硫酸盐相对赖氨酸盐酸盐的效价分别为:1.01(日增重)、1.36(饲料转化效率)和1.06(氮存留);对于生长全期,赖氨酸硫酸盐相对于赖氨酸盐酸盐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0.99(日增重)、1.07(饲料转化效率)和1.03(血浆尿素氮)。可见,由不同指标得到的赖氨酸硫酸盐相对赖氨酸盐酸盐的生物学效价不同,但总的平均相对效价为1.03。即两者对肉鸡的生物学效价相当。  相似文献   
125.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化学杀菌剂由于安全性差、且具致癌性等问题逐渐被淘汰,新型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逐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拮抗酵母以其来源广泛、对营养条件要求低、生长迅速、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水果采后病害防治方面应用广泛。笔者在对拮抗酵母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来源途径、可能的拮抗机制以及增效途径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限制拮抗酵母商业化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即目前对拮抗酵母拮抗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拮抗酵母制剂很难实现在实验室规模下发酵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组学等新的技术进一步揭示拮抗酵母防治采后病害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拮抗酵母的分离干燥方式、佐剂以及剂型的选择,逐步完善适合拮抗酵母特性的商业化生产、销售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6.
以埃及伊蚊幼虫为材料,比较了食物和非食物颗粒对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和非食物性颗粒皆能显著提高伊蚊幼虫对苏云金芽胞杆菌以及色列亚种商品制剂的抵抗力,颗粒物的这种作用与其营养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27.
静电处理对月见草种子萌发期酶谱谱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压静电场对月见草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同工酶,可溶性蛋白(SP)的谱带颜色,谱带数目均有一定影响,当迁移率Rf=0.70处,可使过氧化物同工酶谱颜色加深,在迁移率Rf=0.28,0.45,0.65,0.75处,可使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在适宜剂量范围内比对照组增加了1-2条谱带。  相似文献   
128.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启动子上游区的不同突变体,观测对BtI-lacZ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突变上游弯曲区,导致BtI-lacZ在菌标80-21中的酶活性大幅度下降,均比未突变的上游区降低2-2.5倍。而在菌株HD133-5中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即上游弯曲区的突变导致BtI-lacZ的表达比未突变体增高。如果同时突变弯曲区和反射重复区,则BtI-lacZ在菌 表达增强或下降的幅度大大减  相似文献   
129.
干豆乳和干豆腐产量遗传的母体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4个组合研究了种胚世代干豆乳和干豆腐产量的母体效应。结果表明,灌云大黑豆×六合小叶青组合种胚世代F#-3家系间的干豆乳和干豆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F#-2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F#-2群体内、F#-3家系内的变异均没有显著大于纯系品种内不同种子间的变异,说明干豆乳产量和干豆腐产量主要不是决定于受精后种胚的基因型,而是决定于母体效应,其中包括显著的母体核影响。六合小叶青×新沂小黑豆和上饶干不死×淮阴秋黑豆两个组合种胚世代正反交F#-2的干豆乳和干豆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母体的细胞质效应,其值分别为1.38(±0.66)g/100g、1.31(±0.69)g/100g和1.64(±0.92)g/100g、1.11(±1.00)g/100g。除细胞质效应外,还可能由母体核影响所决定;南农73-935×六合小叶青组合的细胞质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0.
花生晚斑病抗性常与不良的产量和株型性状相连锁,为发现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品种,以感病亲本中花5号和抗病亲本ICGV 86699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为材料,进行晚斑病抗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调查,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病新种质。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发现18个稳定高抗和26个稳定中抗晚斑病的家系;在两个环境中对百果重和单株结果数进行考察,筛选出38个百果重(≥180.0 g)和单株果数(≥20.0个)都比较大的家系;同样,在两个环境中筛选出主茎高(30~60 cm)和总分枝数(≤20.0个)适中的家系54个。综合分析晚斑病病害等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共鉴定出4份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新种质,其中1份高抗晚斑病,3份为中抗晚斑病。该研究结果为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花生品种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