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艾比湖地区土地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S和GIS技术,以1990年,2001年和2007年TM、E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NVI4.5和ARCGIS9.3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艾比湖地区1990-2007年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严重沙漠化和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轻度沙漠化土地减少。沙漠化...  相似文献   
52.
以新疆典型盐渍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1989,2001,2006年的TM/ETM+遥感数据,以RS为技术手段,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植被指数法,根据像元二分原理,采用复合植被指数VBSI估算植被覆盖度,其估算精度达到83.52%;其次,生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对其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中高覆盖度、高覆盖度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对保持植被覆盖度起重要作用;林地面积的变化对重心转移起关键作用,而草地、耕地的波动则会影响到重心转移方向;林地、草地和耕地对于保持地区植被覆盖率有重要作用,应在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坚持植树造林,保持草地、保护耕地和控制未利用地;最后,利用植被覆盖度图像所提供的各覆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该绿洲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基于遥感技术进行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能够为该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 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54.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和生态系统敏感性.结果发现:在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115.49×108元,分别下降为2001年的106.83×108元和2007年的94.47×108元;在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各单项服务功能差异显著,生态服务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18 a来,水源涵养功能缺失最为明显,服务价值减少了4.64×108元,而食物生产功能变化最小,其价值增长仅为0.60×108元;同时,通过各单项服务功能在各研究阶段的价值变化情况来看,食物生产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幅明显,水源涵养功能价值下降显著,而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变化最小;通过对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分析,发现各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是不敏感的,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神经网络算法和传统统计建模方法对土壤盐渍化预测模型的效果.[方法]对渭干河流域多年土壤盐渍化和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P网络的3种算法,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土壤盐渍化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线性和非线性方法用于土壤盐渍化预测模型.[结果]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BP神经网络结构简单、快捷,预测精度高,很好地再现了土壤盐渍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三种BP算法中,基于trainlm算法建立的壤盐渍化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推广能力.[结论]BP神经网络的土壤盐渍化预测性能良好,用来可以预测土壤盐渍化情况.  相似文献   
56.
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土地利用分区对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是实行有差别的政策和管制措施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新疆各土地利用分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相对承载力和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结合各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分区指导、体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极端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靶区,以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4种不同土壤类型为对象,结合通径分析开展了土壤表层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类型表层全盐含量以盐土最高(60.62 g•kg-1),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类型(盐土>棕漠土>风沙土>灌漠土);各类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主要为SO2-4、Cl-和Na+。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该区域各类型土壤表层全盐含量的主要因子;此外,灌漠土与土壤水分和总碱度、棕漠土与土壤容重、风沙土与总碱度对各类型土壤表层全盐含量均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58.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渭干河-库车河典型绿洲范围内的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进行研究,以期了解该三角洲土壤离子的空间相关性,揭示季节变化对土壤8大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渭干河-库车和典型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土壤8大离子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绘制了土壤盐分离子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在研究区中所有盐分离子含量数据经K-S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季节的盐分离子含量变异性不同,10月的变异性高于4月,这可能是是由于10月降雨量小于4月,盐分离子随着强蒸发被带到土壤表面,盐分离子含量高;半方差分析得出盐分离子均表现为高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但程度有所差异;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大部分盐分离子的空间结构性都较好,但2010年4月采集土样的Ca2+和Mg2+以及2010年10月份采集土样的Mg2+均适合线性模型,所以空间结构性较差,同时也表现出研究区特有的土壤盐分分布特征,这与研究区盐渍化主要是氯化物-硫酸盐型相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的分区、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盐渍化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借助常规统计与地统计分析方法,对绿洲表层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绿洲土壤盐类主要以氯化物为主,同时并伴有少量的硫酸盐-氯化物类;在空间变异性上,CO23-和HCO3-为中度变异性,土壤含盐量、Cl-、Ca2+、Mg2+、SO24-以及K++Na+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于渭干河、库车河的下游,塔里木河的北部,绿洲的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域,表层土壤中Cl-和K++Na+含量较高。在绿洲西部和西北部,Cl-、Ca2+和K++Na+分布的含量则相对较低。此外,HCO3-、SO24-和Mg2+的含量在绿洲中部分布较高;而CO23-的含量在绿洲北部有较高水平的分布;从绿洲整体分布情况来看,盐渍化土壤主要呈大面积区域性分布于绿洲的外围和扇缘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