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26篇
  5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针对播种作业均匀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STM32单片机的小麦机械化匀播控制系统,通过轮式机器人变速作业,并依据轮式行驶机器人实时行驶速度,控制排种电机转速,实现变速匀播。采用多级控制直流电机转速,一级控制参数为轮式行驶机器人实时行驶速度信号,采用PID控制;二级控制参数为排种器电机实时电流和转速,采用模糊PID控制。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效果良好。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轮式行驶机器人恒速状态下的播量控制精度达96.8%,变速状态下的播量控制精度达95.1%。  相似文献   
32.
一种自卸式水产储运车,包括增氧设备、水循环系统、温控装置,主要的设计点是气动放鱼结构,由增压缸启动气缸连接气压杆产生伸缩运动,对内弧形门进行开启和闭合。门两侧装有的尼龙材料制的可折叠设备,打开时起到一定的导流支撑作用,关闭时带有密封的效果。整体舱门的下侧通过电机推杆带动顶部的透气盖,以保证水产运输过程中整个鱼舱的密闭性。自卸装置能够降低人工起吊的危险性和对水产品的伤害程度。结合相关的控制设备可以管理各个鱼舱侧门的具体状态,延长了可运输的时间,保证鱼的鲜活。  相似文献   
33.
带式烘干机在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而烘干机中的循环风机作为烘干气流的"动力来源",一方面影响着饲料表面气流风速大小,另一方面影响着饲料表面气流风速分布的均匀性。最终影响烘干效率和能耗。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三种不同循环风机频率下烘干机中的气流分布,并且在烘干机试验平台测出料层表面九个点的气流速度,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循环风机频率下的料层表面九个点的风速模拟值与风速试验值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且风速模拟值均大于风速试验值。当循环风机频率一定,风速模拟值较风速试验值大17%~37%。而循环风机的频率变化影响着烘干机内部气流分布,循环风机频率每增加5Hz,对应点的风速模拟值增加20%,对应点的风速试验值增加17%,但是饲料层表面风速分布的均匀性有所下降。另外,当循环风机频率保持不变,上层饲料表面的风速值小于下层饲料表面的风速值,且上层饲料表面风速值变化幅度小于下层饲料表面。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目前机具耕作试验多采用室内土槽和拖拉机挂接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室内土槽对土壤进行了迁移重塑难以还原真实的田间土壤环境以及拖拉机挂接试验时参数较难精准控制、试验所需面积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方便、测试精准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包括导轨牵引系统、整机升降系统、移动台车系统、PLC运动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以铧式犁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田间试验数据与EDEM仿真分析数据中铧式犁的耕阻效果,得出铧式犁最优工作方案,验证田间耕作试验台工作的稳定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在铧式犁自身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固定耕深25cm时,在3种耕速(0.2、0.3、0.4m/s)和3种推土角(38°、42°、45°)的9组双因素全面试验中,耕作速度为0.2m/s、推土角为45°时铧式犁耕阻最小最稳定,为最优工作方案。田间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接近,存有误差符合田间真实试验环境。研究验证了搭载铧式犁耕作机具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作业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可为进一步优化田间耕作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提出一种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设想,对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该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目前饲料烘干技术上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有效的干燥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饲料的含水率,为此,文章基于指数函数建立三种水产饲料的含水率预测数学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在循环风机频率为30 Hz,料层厚度为30 mm的条件下,对三种水产饲料进行单一温度(90℃、105℃、120℃、135℃)烘干试验,其次基于单一温度试验数据,采...  相似文献   
37.
针对目前食用菌干燥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问题,文章设计一种热风-太阳能-中短波红外多能干燥装备,旨在降低干燥能耗,提高干燥效率。建立多能干燥装备结构模型和仿真模型,对干燥室温度与气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循环风机作用下,干燥室内部温度较均匀,但气流场不均匀,在循环风机口加装间隙10 cm、斜30°向上的均风板可显著改善干燥室内气流状况。以香菇为试验对象对比纯热风干燥(AD)和热风-太阳能-中短波红外多能干燥(ASID)效果,发现AD热效率为56.35%,ASID热效率为62.34%,其中太阳能占总消耗能量百分比为20.19%,ASID比AD少耗时2 h,节能28.40%,同时ASID干燥品质和干燥速率均优于AD。在多能干燥方式下,干燥室内不同位置香菇干燥速率差异较小,干燥装备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38.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支持并推广该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套作,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实现作物间的协同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以地域划分的间作或套作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大豆和玉米适宜品种选配按地区进行了阐述,对田间配置参数中的带宽、行比、带间距、密度与播期按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纳,对田间管理的施肥、控旺、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复合种植技术中所选用的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国内外播种机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进行探究,指出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没有规范的指引、复合播种机过于简单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精密化播种机械的建议,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9.
农作物生长信息动态采集是科学种植的重要依据。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以其灵活、智能、降耗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了解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其技术创新与突破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类应用于农田信息感知的移动机器人,从底盘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应用4个方面,阐明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体系框架,分析机器人底盘结构的技术构成,概括国内外物联感知技术与农业移动机器人融合应用现状,探讨信息传输与处理应用的前沿技术,指出各类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目前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和难点,对今后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平台研发、信息感知、导航模式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出建议,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农田信息采集机器人及物联感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