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YK—K型床作苗木移植机是一种新型苗木移植换床设备,其采用机、电、气一体化控制系统。介绍了该机的主要零部件设计及电气元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复合能源型食用菌烘干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烘干工艺的确定。  相似文献   
44.
介绍片状合成薄木贴面工艺,探讨片状合成薄木胶贴板的质量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5.
采用基于真值约束的模糊推理方法简化铁路混凝土梁的可靠性评估过程.针对大量铁路混凝土梁具有很大相似性的特点,该方法在评估混凝土梁可靠性的过程中更展现出其强大的易用性与准确性.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既简便又实用.  相似文献   
46.
自动集气罐主要由进水管、排气管、阀体、浮漂、杠杆、滑塞构成.要使系统中的自动集气罐正常运行,必须要从采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对使用自动集气罐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7.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不同地区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是否存在区别,本研究从生长形态、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人工感染试验、16S rDNA基因测序同源性分析及毒力基因等方面比较了草鱼源菌株GZCY2019、杂交鲟源菌株GZXY2018及斑点叉尾鮰源菌株GZBD2017的差异。结果显示,3株不同源维氏气单胞菌在鲜血平板上均为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均有β溶血环;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菌对丁胺卡那、多西环素等药物均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多黏菌素B等药物均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或者耐药性;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菌株GZCY2019与GZBD2017对小鼠累计死亡率为100%,菌株GZXY2018的累计死亡率为80%;16S rDNA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GZCY2019与菌株GZBD2017同源性为99.9%,二者与菌株GZXY2018同源性均为97.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菌均携带热不稳定性肠毒素(Alt)、溶血素(hlyA)与鞭毛(Fla)等毒力基因,而对细胞毒性肠毒素(Act)及其热稳定性肠毒素(Ast)毒力基因的携带则表现不同。本研究通过不同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对比发现,3株菌在生长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生化结果上基本相似,但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9.
飞播成功与否,关键问题之一就是适宜飞播种子的选择,不同种子在土壤表面上具有不同的萌发成苗率。为此,以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cv.Mengnong)、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和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在25 ℃,土壤含水量20%条件下,对种子在土表上的萌发行为及其幼苗定居进行研究,为选择适宜土表播种的牧草种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种种子中沙鞭全固着型(Ⅰ型)占总发芽种子比例最高(60%),另外3种均约35%; 2)在3种萌发行为中,蒙农红豆草全固着型(Ⅰ型)发芽指数(沙鞭除外)及活力指数较大,且与其他3种种子有明显差异; 3)4种种子幼根生长阶段,除沙打旺外,全固着型(Ⅰ型)的幼根几乎100%进入土壤,且伸入土壤所需时间表现为蒙农红豆草最短,沙地雀麦与沙鞭较长。综合来看,在此条件下,蒙农红豆草种子较大,萌发后幼根可迅速伸入土壤,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是较为适宜的表播种子。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抗菌肽在鲟鱼体内的表达规律,试验采用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杂交鲟后,采集不同时间段杂交鲟的肝脏、脾脏、心脏、肌肉、肠道、鳃6个组织样品,利用ELISA方法进行抗菌肽含量的检测。结果:(1)正常对照组杂交鲟6个组织中均有抗菌肽表达,在鳃和肠道组织中含量最高,在肝脏中含量最低。(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工感染组杂交鲟6个组织中抗菌肽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24 h和96 h鳃和肠道的抗菌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48 h肝脏、肌肉、心脏、脾脏的抗菌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杂交鲟可能是通过抗菌肽来抵御细菌感染,这为杂交鲟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