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对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甜高粱不同品种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钾肥施用量处理不同品种对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采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与不同钾肥施用量互作对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时,龙甜6号和龙甜2号产量高,含糖量高,在生产上采用的最佳钾肥施用量为7月5日一次性追施硫酸钾75 kg·hm~(-2)。  相似文献   
32.
为获得优质青贮饲料,提高其在黑龙江省的利用价值,分析了黑龙江省种植的饲用高粱的品种特性及喂饲效果,总结了饲用高粱的青贮加工技术及青贮料后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3.
将30份甜高粱材料分别在哈尔滨和北京种植,以研究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日数、株高、穗长、单穗重和千粒重等性状变化很大;而茎粗、分蘖和含糖量性状变化幅度较小;相同品种在哈尔滨种植与北京种植相比,生育期延长、植株变高、穗变长、单穗重和千粒重增加,各性状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造成的;茎粗和分蘖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主要由品种本身特性及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34.
142份甜高粱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布在高粱染色体10个连锁群上的10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1对多态性引物, 并用其扩增国内外14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 检测到189个多态性片段, 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2~11之间,平均为4.6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幅为0.089~0.850,平均为0.543。品种间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介于109.1~454.7之间,平均为189.0。结果表明, 根据引物的等位基因数确定11对引物(Xtxp329、Xtxp258、Xtxp113、Xtxp303、Xtxp61、Xtxp201、Xtxp14、Xtxp91、Xtxp47、Xtxp217和Xtxp67)组合, 并用于构建142份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 有效地区分了各品种。  相似文献   
35.
龙杂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黑龙423 A为母本、农68为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食用高粱新杂交种.该杂交种出苗到成熟115 d,生育积温2 350℃.株高128cm左右,产量7 469.2 kg/hm2.籽粒白色,食用品质优良,茎秆强壮,抗黑穗病.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6.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Visualfoxpro6.0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软件开发系统,结合我省品种资源库的种质保存实际情况,对保存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十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别建立管理系统,实现对种质资源的保存、信息检索查询和应用,为农作物育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生产中我国杂交高粱品种株型差异较大。研究不同株高类型高粱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对氮肥的响应,为高粱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供试作物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年代育成的40个杂交高粱品种。根据株高将40个杂交高粱品种分为矮秆 (<1.3 m)、中秆 (1.3~1.6 m) 和高秆 (>1.6 m),每个品种均设置不施氮 (N0) 和施N 150 kg/hm2 (N150) 两个处理。高粱成熟期调查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高粱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氮吸收与利用效率,测定籽粒淀粉、蛋白质及单宁含量。  【结果】  随株高增加,高粱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明显增加,但对收获指数没有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中秆和高秆高粱品种的产量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重,而施氮对矮秆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没有显著影响。同一氮处理条件下,高秆和中秆品种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及地上部氮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高秆品种的磷、钾累积量最高,矮秆最低,施氮提高了3个株高品种的磷钾累积量,特别是矮秆品种的磷钾累积量。3个株高品种的氮吸收效率相当,为25.5%~30.4%,但高秆和中秆品种籽粒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矮秆品种。株高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单宁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相同氮处理下,高秆和中秆品种籽粒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相当。施氮降低了所有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且对矮秆品种的影响大于中秆和高秆品种。  【结论】  不同株高类型杂交高粱品种的收获指数和氮吸收效率没有明显差别,高秆和中秆高粱品种具有较高的穗粒数、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及氮利用效率,中秆品种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低于高秆品种。施氮降低了籽粒淀粉含量,提高了中秆和高秆品种的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但矮秆高粱产量及其构成对氮不敏感。综合考虑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满足高粱机械化收获对株高的要求,建议生产中优先考虑株高为1.3~1.6 m的杂交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38.
采用龙甜高粱1号甜高粱茎秆作为试验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风干贮存,分别在收获期和贮存的不同时期进行茎秆失重变化和发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从收获至贮藏150d期间,茎秆重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甜高粱茎秆在收获及贮存的各个时期发酵后制取的粗酒精产量差异不显著,即甜高粱茎秆在收获后不会因贮存时间的变化而影响粗酒精产量。  相似文献   
39.
黑龙江省矮秆高粱的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Sorghumbicolor(L.)Moench]是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全球年种植面积近4000万hm^2,已被广泛用于酿酒业、饲料业、制糖业及能源业。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高粱的主要国家之一。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和耐瘠薄等多重抗性,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西部盐碱和瘠薄地区有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40.
为选育高粱耐盐品种,用1.7%的NaCl溶液对51对稳定的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了盐胁迫培养,通过研究其萌发期种子发芽率、相对盐害率与盐浓度之间的关系,明确高粱成对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保持系的耐盐性比不育系的耐盐性要好。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耐盐特性不是完全一致的,不能简单的用A的抗性来表示B,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