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泰安黄芽白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关于其营养成分的具体参数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泰安黄芽白菜和常规白菜品种‘北京新3号’(对照)为供试材料,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泰安黄芽白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35.36%、48.68%、44.44%和25.36%,干物质积累量和纤维素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2.
以辽西北沙地60 a樟子松过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樟子松细根生物量、土壤与微生物生物量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的水平距离和垂直土层深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旨在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的樟子松林培育和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西北沙地樟子松过熟林细根主要分布在距树干基部0~2.0 m的水平区域,深度为0~40 cm的土层中,冠幅以外区域细根分布较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垂直分布特征均受樟子松细根的影响,土壤C、N、P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具有明显表聚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樟子松过熟林表现为浅根性,主要从0~40 cm土层吸收养分,养分限制类型为氮限制;为延缓过熟林的衰退,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可在远树干区域合理引入固氮植物,并适当采取禁牧(封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索不同微生物菌剂及配施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小叶杨与不同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植物+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垦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丛枝菌根真菌(AMF)、哈茨木霉菌(TH)和胶质芽孢杆菌(BM)作为修复菌剂,并以小叶杨为复垦植被,设置单施、混施处理进行土壤复垦。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来明确菌剂配施技术对该类型区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BM单施与AMF单施处理组最高;pH值和电导率均以AMF+BM混施组最高;土壤酶活性与菌剂种类和配施方式密切相关,各菌剂处理组的酶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AMF+BM处理的土壤酶综合指数最高,为0.84。菌剂配施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恢复,其中,AMF+BM处理的效果最佳,酶恢复指数为238.89%,养分恢复指数为178.15%。冗余分析显示,AMF+BM处理改善了土壤p H值、全P、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土壤呼吸等指标。[结论]AMF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配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风蚀水蚀交错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AMF+BM处理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课程在众多理论课程中异军突起,目前已成为面向社会实际应用的一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在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其教学改革开展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