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8篇
  6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现有的远红外蔬菜脱水机各层干燥箱均由同一台风机串流引风,因此各层箱体内的空气流量相等。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并流引风技术方案,将引风管从各层干燥箱同时引风,并且各连接管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从而使风机从各层干燥箱的引风量自上而下地相应减小,既可满足最上层干燥箱因物料水分蒸发速度快、风量需求大的要求,又可避免将下层接近干燥的、密度较小的物料吹起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针对原有脉动流化干燥机存在的气流分配不够均匀、脉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设备采用内置式分配器,改善了脉动效果;采用半径依次增大的导流装置,改善了气流分配的均匀性;增设了导料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物料的“反流”问题。同时,通过对玉米和酒糟进行干燥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针对现有远红外蔬菜脱水机制造、维修存在的问题,采用整体框架、开门式结构对干燥箱体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干燥箱体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使用、维修方便,并且可节省材料10%以上,为本设备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4.
针对现有电动滚筒减速传动装置承载能力差、结构复杂、工艺性差等问题,将变速轴承移置到油冷式电动滚筒内,形成一种全新的活齿减速油冷式电动滚筒。通过设计计算与分析,确定了活齿减速油冷式电动滚筒的结构形式及零部件结构尺寸。可以看出,由于变速轴承同轴输入输出,且结构紧凑、体积较小,因此完全能够满足电动滚筒的整体结构形式要求。另外,电动滚筒是一种将电动机和减速器同时置于滚筒体内部的驱动装置,由于电动机已达到了其极限尺寸,只能从尽可能减小减速装置的体积方面寻求答案,因此可以说变速轴承的自身结构正是电动滚筒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5.
进行了5HMⅡ型脉动流化干燥机的试验研究。设备采用内置式气流分配器,改善了脉动效果;采用导流半径依次增大的导流装置,改善气流分配均匀性;增设振动辅助输送装置,使物料输送通畅;增设导料装置,解决了物料的“反流”问题。利用该设备干燥玉米时,其干燥强度为20.87 kg/m2.h,单位热耗为5.86 M J/kg,单位能耗为7.38 M J/kg。该设备能够实现连续干燥作业,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6.
5HY型远红外蔬菜脱水机的研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探讨了加热温度、料层厚度及辐射距离等因素对干燥过程影响的基础上,研制了5HY型远红外蔬菜脱水机。试验表明,为保证干菜的品质,加热温度以60~75℃为宜;综合考虑生产率、脱水均匀性和能耗等因素,料层厚度以30~40 mm为宜,辐射距离以100~120 mm为宜。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采用了双面链板输送装置,输送链的松紧两段均为工作段,与普通输送链相比,较大地提高了设备和空间的利用率;对于胡萝卜等密度较大的蔬菜,生产率可达25.8 kg(干菜)/h,单位能耗为3.2 MJ/kg(H2O),与现有的热风对流蔬菜干燥相比可节能20%左右,维生素C损失率降低5%~8%;该设备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能够适应脱水蔬菜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远红外蔬菜脱水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远红外加热技术对蔬菜进行脱水干燥,具有热辐射率高、干燥速度快、传热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好等优点。为此,在远红外蔬菜脱水试验台上,进行了大量试验,深入地探讨了蔬菜在干燥过程中,加热温度、干燥时间、料层厚度、辐射距离等各参数对干燥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8.
红外辐射干燥胡萝卜切片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干燥条件下进行胡萝卜切片红外辐射干燥试验,对表观密度、孔隙率、体积比和体积收缩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观密度与辐射距离、辐射功率成反比,孔隙率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样本厚度与孔隙率成反比,辐射距离与孔隙率成正比,辐射功率在一定范围与孔隙率成正比,超过该范围成反比;为确定适合胡萝卜收缩率和干基含水率比的数学模型,分别基于二次多项式利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指数方程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优,能够更好地预测红外干燥过程中胡萝卜收缩率和干基含水率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低位铺放双重缓冲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分离效果不理想、铺放环节防损减损能力弱、伤薯率和破皮率较高等问题,结合国内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农艺,采用"振动输送分离+双重缓冲减速+低位铺放减损"的薯-土-杂分离工艺,设计了一种低位铺放双重缓冲减损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仿形松土限深装置、低位铺放输送分离装置、2级振动装置、切土切蔓装置、双重缓冲帘、平土压实装置等部分组成。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薯块运动模型,确定关键部件参数。薯土分离阶段分为振动输送分离段和低位铺放缓冲分离段,以在满足高效分离的同时降低破皮率;优化改进后的仿形松土限深轮,作用在薯垄内部薯块上的挤压力相对减小,即达到薯土松离效果的同时降低伤薯率;平土压实装置,可有效避免薯块被挖掘分离后被再次掩埋,利于捡拾且提高明薯率。台架试验利用碰撞检测技术,分析低位铺放环节的碰撞冲击特征,以揭示缓冲帘减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收获速度为0. 88、1. 16 m/s时,纯作业时间生产率分别为0. 41、0. 54 hm~2/h,伤薯率分别为1. 03%和0. 84%,破皮率分别为1. 52%和0. 95%,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针对现有马铃薯收获机收获效率低、伤薯率和破皮率高等问题,以高效、低损为目标,采用垄上压力自动调整、切土驱动、挖掘深度自动调整、振动强度参数可调和波浪式薯土分离等技术对现有马铃薯收获机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马铃薯收获机收获作业过程中,压土轮始终处于浮动状态,既能松离薯土,又可避免压溃薯垄而导致伤薯;有效保证切土盘始终处于正常转动状态,彻底解决现有收获机作业过程中切土盘的时断时续转动问题;始终保证两侧的挖掘深度一致,有效解决因地表倾斜而导致的伤薯及能耗较高问题;马铃薯及土块、秧蔓混合物经过波峰与波谷之间的"翻滚"而实现碎土,提高了筛分效率,且可根据需要自动调整振动强度。本研究为马铃薯收获机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