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为准确评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比研究不同DBP污染方式[高剂量(20 mg/kg)单次污染处理(S处理)、低剂量(1 mg/kg)累积污染(每7 d污染1次,连续污染20次)处理(R处理)、CK(无污染母土)]对DBP降解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对不同DBP污染方式的响应较不敏感;2种污染方式均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S处理对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R处理对黄棕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在2种污染方式处理下,红壤、黄棕壤中部分具有氮素转化、有机物分解、拮抗病原菌和植物促生等重要功能的细菌群落产生了显著扰动;此外,2种污染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对DBP的降解能力,与S处理相比,R处理的红壤、黄棕壤中DBP的降解半衰期分别缩短了77.18%、28.57%,表明低剂量累积污染处理方式对土壤中DBP的降解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建立了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样品中氨氯吡啶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丙酮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串联石墨化炭黑柱净化,以Agilent ZORBAX SB-C18 色谱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在0.01、0.1、0.5、1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氨氯吡啶酸在小麦植株、麦粒、面粉、麦麸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8.9%~9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9.6%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小麦和土壤中氨氯吡啶酸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44.
吉育303是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吉林省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05.4公斤/公顷,比对照白农10增产9.3%。2014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4010。  相似文献   
45.
种子饱满度及含水量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8个省收集到26个当地常用的水稻品种(组合),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的发芽率具有显著差异;对种子的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含水量、稻壳比重之间用相关性进行比较,发现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的千粒质量、自身含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和0.425,P值分别为0.017和0.031,均小于0.05,相关显著,而与种子稻壳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1,P值为0.198,大于0.05,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6.
蔬菜钵苗取苗机构运动分析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吊篮式半自动蔬菜移栽机手工喂入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双曲柄齿轮—五杆式钵苗取苗机构的蔬菜自动移栽机。同时,建立了该机取苗机构的运动数学模型,并对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取苗机构主要参数对取苗臂尖点轨迹和速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蔬菜移栽自动取苗的设计优化目标,利用MATLAB优化软件,优选出了取苗机构的一组最佳参数组合。在此组合下,取苗机构取苗、拔苗段的运动轨迹几乎是直线且与钵苗的垂直度较高,取投苗点速度较低,满足蔬菜自动移栽机的取苗、喂苗要求。  相似文献   
47.
在建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VC材料的圆柱形盆钵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甲磺隆和氯磺隆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甲磺隆和氯磺隆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处理后15d,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两种农药残留量分别下降了44.7%和41.5%(甲磺隆)及38.7%和40.1%(氯磺隆),根际和非根际的残留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后31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77.7%和64.8%(甲磺隆)及62.7%和50.1%(氯磺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后63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96.4%和85.1%(甲磺隆)及90.0%和79.4%(氯磺隆),残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甲磺隆的降解趋势和氯磺隆基本一致,但下降幅度比氯磺隆大。二者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C0e-λ(tC代表浓度;C0代表初始浓度;t时间),决定系数范围在0.9342~0.9957之间。在种植水稻的条件下,下层土的农药残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数日内达最高点,之后不断下降,122d后低于检测限。水稻下层土残留的从无到有说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可能是水田环境农药残留降解的原因之一。干旱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不明显。说明水旱轮作有利于农药残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48.
孙星遇 《北京农业》2007,(26):20-21
<正>【案例】林凡,2006年毕业于某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应聘到某乳品企业市场部工作。作为一个刚刚从校园出来的营销新兵,林凡的工作热情很高,认为自己有  相似文献   
49.
2012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6个省市的3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主要选于吉林省25份、黑龙江省2份、辽宁省5份、山西省3份、河北省1份、北京2份。鉴定结果未发现有抗病材料,表现中抗的材料1份,占总数的2.63%;表现中感的材料10份,占总数的26.32%;表现感病材料27份,占鉴定总数的71.05%。  相似文献   
50.
张微微  马莹  袁媛  孙星  张汆 《中国饲料》2021,1(7):28-32
为研究阿魏酸对青贮主要有害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青贮中酵母菌、丁梭菌、乙酸菌、霉菌作为指示菌株,通过滤纸片法研究阿魏酸对指示菌株抑菌活性,分析其对微生物生长曲线、阿魏酸剩余含量、胞外蛋白含量与溶液电导率的影响,探讨抑菌机理。结果显示:0.6%的阿魏酸对酵母菌、丁梭菌、乙酸菌、霉菌抑菌效果显著|阿魏酸使菌株胞外蛋白分别降低了16.4%、6%、8.2%、10.8%,胞外溶液电导率分别降低了96、40、337、165 us/cm。阿魏酸对青贮主要有害微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可能是通过延长指示菌株的适应期,破坏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指示菌株对培养基的利用能力,从而干扰菌株生理代谢活动。 [关键词] 阿魏酸|抑菌|微生物|青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