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32.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3.
小麦新品种“洛麦22”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日,最佳播种量为114.8 kg/hm2。  相似文献   
34.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8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8、超越1号、浚单20、中科4号、洛玉4号、农大10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萌芽期渗透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胚根长、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胚芽干重与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以萌发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讨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选取了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26个,运用反复干旱法对其在苗期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反复干旱法鉴定结果客观、科学,测定方法简便.幼苗存活率与品种的抗旱性趋势一致,抗旱性强的品种存活率高,其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和摸清洛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和《洛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年实施方案》要求,于2020年7-12月完成对洛阳市10个县(区)的第一阶段普查征集任务。共收集种质资源243份,从调查结果看,果树种质资源106份、占比43.6%,粮食作物96份、占比39.5%,蔬菜30份、占比12.3%,经济作物10份、占比4.1%,牧草绿肥1份、占比0.4%;粮食作物以豇豆、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绿豆、小豆居多;果树以柿、梨、杏、猕猴桃、核桃居多;经济作物以油菜、芝麻居多;蔬菜以甜瓜、南瓜居多;份数较多的作物有豇豆、大豆、玉米、柿、梨、甜瓜。通过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摸清了洛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收集的种质类型有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和选育品种,为洛阳市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洛麦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0.149 5)、每穗粒数(0.062 9)、千粒重(-0.42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1.246 4)、每穗粒数(0.980 7)、千粒重(0.424 0),表明单位面积穗数是洛麦22高产的主要因素,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洛麦22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2007~2008年度国家黄淮旱地组区域试验中的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4品种在11个品种中表现最优,其次是A8品种,各品种的排列顺序为A4、A8、A6、A7、A9、A5、A2、A3、A10、A11和A1,这11个品种目前多数已通过生产试验或已审定,是区试和生产实际中表现较优的品系。本文分析结果和品种在区试中的表现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9.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40.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1—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旱地小麦区试年份的推进,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茎变少,生育期缩短,产量、穗粒数、穗数逐渐提高,千粒质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