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65篇
  56篇
综合类   441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新星圆、卜留克、农家品种3个芜菁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麦后复种,比较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面积、SPAD值、叶片鲜和干物质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农家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SPAD值,前3次取样中其叶片鲜、干重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根冠比、肉质根的鲜、干物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家品种各取样时期的肉质根的鲜、干物质量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收获期的产量为农家品种新星圆卜留克,农家品种的产量达71 037kg/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由此可见,麦后复种当地农家品种的产量相关因素及经济产量都明显优于另外2个品种,适合河套地区进行麦后复种。  相似文献   
52.
抗虫种质93—25简介①郝秀忍袁钧刘巷禄冯正龙潘转霞山西省棉花所运城044000近年来,由于棉铃虫的连年暴发,抗虫棉选育及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山西棉花所选育出晋13新原种93—25等抗虫材料。为能在生产上确实发挥作用,对抗虫、丰产及性状表现进...  相似文献   
53.
 回顾了20余年来山西棉花耐旱新品种选育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成就:解决了前人提出的数十种棉花耐旱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不能被育种家直接采用的难题,提出并完善了我国棉花耐旱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54.
采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绘制芳樟醇浓度与峰面积的标准曲线方程,确定水蒸气蒸馏过程中芳樟精油的释放规律;并结合石蜡制片技术观察芳樟叶片油细胞蒸馏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油释放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15 min内精油释放量最大,随后开始迅速降低,芳樟精油在前30 min出油率高,占总出油量的95%。对芳樟叶片的切片分析结果显示,芳樟叶片油细胞主要分布于主叶脉的皮层和中柱。其中叶片中部主叶脉的油细胞含量最多,其次是基部主叶脉,尖部主叶脉最少。油细胞中精油的主要释放时间与精油释放曲线相对应。在精油释放过程中,各个组织中的油细胞基本同时释放精油,没有特定的释放顺序。  相似文献   
55.
1选育过程晋棉 3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于 1 994年以多抗、广适、丰产、高衣分晋棉 1 9为母本 ,与优质、抗虫品系运 1 48为父本 ,经多年杂交、回交转育而成。 1 998年在病圃水地种植株行 ,1 999年参加水地抗虫棉品比试验 ,2 0 0 0 - 2 0 0 1年连续两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1 - 2 0 0 2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 ,2 0 0 3年 3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并命名。2特征特性晋棉 36号属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 1 2 4 d左右。植株塔型较紧 ,株高 80 .5 cm,叶片掌状较小 ,叶色深绿 ,株型清秀 ,透光性好 ,苗期生育较慢 ,后期发育快 ,上…  相似文献   
56.
为了建立同时区分4种不同血清型IBV的多重PCR方法,试验针对IBV H120型、4/91型、QX型、LDT3型4种常用商用疫苗株的S1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退火温度、循环数和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及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可特异性的扩增出 IBV LDT3型(860 bp)、H120型...  相似文献   
57.
为筛选适宜柴达木盆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对引进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连续3年的田间栽培和相关指标测定,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农6号的株高及草产量为最高,盘石的营养价值相对最好;综合评价表现由高到低为:甘农6号>甘农1号>阿莲娜>盘石>呼伦贝尔>6302.  相似文献   
58.
四元环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驱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α-蒎烯合成了蒎酮酸的甲酯和乙酯,并采用国标的方法对其驱蚊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它们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从而表明在四元环萜类化合物中可能存在较好驱避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9.
马尾松针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薄层层析、颜色反应及红外光谱对马尾松针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鉴定。以φ=6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W/V)为1∶25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6.3 mg/g。  相似文献   
60.
合成5种脱氢枞胺水杨醛类Schiff碱,对其萃取铜离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与萃取剂N902对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萃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铜离子萃取率的影响不明显,萃取温度在20~30 ℃、萃取时间为2 h就能达到萃取平衡;大部分Schiff碱在低pH范围内对铜离子的萃取效果不理想,在高pH范围内有较好的萃取性能.DHAA 2,3,4-三羟基苯甲醛的萃取效果与N902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