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亚适宜温光环境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含氮量的影响,探讨亚适宜温光环境对黄瓜生长和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及植物对亚适宜温光逆境的适应机制。[方法]亚适宜温光处理5、10 d。亚适宜温度为18/12℃,亚适宜光照强度为(200±20)μmol/(m2.s)。[结果]亚适宜温光环境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生物量的积累和叶片含氮量,但对黄瓜根系含氮量基本无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b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处理5 d时气孔限制为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限制因素,10 d时非气孔限制为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限制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寻找调控亚适宜温光环境的有效措施,指导冬春季节设施黄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研究以仙居鸡和隐性白羽鸡为材料,测定亲本P1、P2、F1和F2 4个世代的12周龄体重,应用4个世代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分析鸡体重遗传规律,可为该性状的QTL初级与精细定位、体重的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以性别和正反交矫正后的鸡12周龄体重为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0.610 4,多基因的遗传率为0.165 9,且两主基因的效应相等。  相似文献   
34.
<正>近年,通过“重盐土三合一脱种一体化栽培方法”可将滩涂盐碱地改造成可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土地,但单独种、养殖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针对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实际情况,笔者于2022年在盐城东台市沿海滩涂新生土地开展“稻-蟹-鱼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人们对农业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旅综合体发展迅速,温室是农旅综合体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温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景观水系的营造,过程中采用比较艺术的形式对水系进行设计,通过合理的施工的方式营造出优美的水景。本文对温室内景观水系设计展开研究讨论,提出施工技术要点为农旅综合体发展中水景的打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6.
复合改良剂对盐碱土改良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雪  尚辉  刘广明  姚宇阗  张凤华  杨劲松  周龙祥  储睿 《土壤》2021,53(5):1033-1039
为探寻更加高效的复合型改良剂,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脱硫石膏、黄腐酸钾和稻壳三种物料不同配比施用对盐碱土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复合物料添加比例,旨在为盐碱地改良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下0-20和20-40 cm土壤pH均有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4.2%~9.6%和4.5%~9.4%。0-20 cm土层的土壤盐分含量也显著降低,土壤中〖HCO〗_3^-、〖Cl〗^-、〖Na〗^+含量分别降低了6.1~39.4%、18%~43.1%和6.2%~33.2%,其中稻壳、黄腐酸钾和脱硫石膏配比为5-1.2-9 t/hm2和15-0.4-9 t/hm2时对〖HCO〗_3^-、〖Cl〗^-、〖Na〗^+降低效果最为明显。复合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景天植株生物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机质增加了3%~46%、碱解氮增加了16.1%~111.8%、有效磷增加了59.5%~154.8%和景天生物量增加了7.1%~47.6%。效应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稻壳、黄腐酸钾和脱硫石膏配比为5-1.2-9 t/hm2时是滨海盐碱土壤最适宜的生物化学复合改良剂组分。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娄土—作物系统作物碳同化及土壤碳固定的影响,试验设置氮磷肥(NP)、70%氮磷肥 (70%NP)、50%氮磷肥(50%NP)、30%氮磷肥(30%NP)及不施肥(NF)5个处理,一直实行小麦—玉米轮作,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观测玉米的产量、玉米植株地上部位的储碳量,并于2012年6至9月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和耕作层( 0~20 cm) 土壤, 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玉米产量和地上部位碳储量显著降低;施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碳密度,而对全土碳密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固碳量与作物碳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这说明土壤有机碳积累主要与作物碳同化有关。因此,与作物产量直接关联的作物碳输入的增加是土壤中碳固定提高的重要途径。适当的施入氮磷肥对玉米碳同化和土壤碳固定有显著提高作用,是提高与稳定玉米产量和促进土壤固碳的双赢举措。当然,不同施肥下的差异效应可能与土壤—作物系统中碳分配和土壤生物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8.
39.
灰灰菜与藜麦形态和生长特性相似,是藜麦田中的顽固杂草,难以防除。为了探究不同栽培密度下藜麦对同科杂草灰灰菜的抑制效果,本研究设置高(67株/m2)、低(10株/m2)2种藜麦栽培密度,比较2种密度下藜麦在3种生长条件(自生组、间生组和替生组)下灰灰菜的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藜麦高密度栽培较低密度栽培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对于抑制同科杂草灰灰菜均具有显著差异;同一藜麦栽培密度下,灰灰菜居间生长所受到的抑制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