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基础科学   33篇
  9篇
综合类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改进力导向模型的生态节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提高景观之间的连通性。而生态节点的布局优化能够降低能量损耗,增加稳定性,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在现有生态网络基础上,改进了HV算法的力导向(force-directed)模型,通过优化生态节点的布局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磴口县选取的局部研究区内,与HV算法相比,改进force-directed模型优化的生态节点布局覆盖率达到90.79%,提升了4.08个百分点;平均聚类系数升高至0.071,是未改进HV算法的1.4倍;分布均匀度降低至2.629,比未改进HV算法降低了0.629。通过模型优化使得网络结构清晰、生态节点布局均匀,节点覆盖率更高,表明优化后生态网络结构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2.
鄂尔多斯景观格局演变与景观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尔多斯市为典型研究区,以2000、2005、2010、2015、2018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数据和气象水文数据为研究素材,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鄂尔多斯市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各级子流域的水源涵养深度,再将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数据和生态水文数据与由多个决定景观特征的因子构建的景观生态网络进行耦合分析,为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鄂尔多斯市的耕地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景观演变主要是耕地、林地和水域之间的转化,林地、水体的景观演变最为剧烈,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相对平稳;鄂尔多斯地区整体水源涵养能力偏低,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高于西部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源涵养深度高值逐渐南移;构建的鄂尔多斯市景观生态网络共342个生态节点、402条生态廊道,基于度低者优先的增边策略增加了119条廊道;优化后的网络连通度和连通鲁棒性均明显提升,网络中生态流更为畅通。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流域气候、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的调查,分析了永定河流域风沙化土地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地区资源环境、区位等具体情况,提出了永定河流域风沙化土地治理的基本原则、思路和城郊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64.
风蚀是塑造地貌景观格局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土地荒漠化的一个过程。在永定河河滩流动沙地风沙活动季节进行试验观测,选择河滩流动沙地以及周边稀疏草地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试验样地的风沙流活动、粗糙度、沙丘运移等进行了定位与半定位试验观测,并对流动沙地以及周边稀疏荒草地的风沙流活动特点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该文探讨了在GIS下,以地块为单元建立土地利用决策系统的方法.决策系统由多目标规划、目标判别、专家决策模型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与GIS有机结合,实现计算机自动土地利用决策.  相似文献   
66.
RD 1000电子测树仪立木因子测定及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森林计测仪器均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精准快速便捷地为科学研究和各有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立木基础数据。针对当前森林测量仪器的不足,引进美国激光技术公司的快特能RD 1000电子测树仪,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以误差理论为基础理论依据,对其精度和适用性进行验证分析。以传统工具卡尺和全站仪测量的数据为相对真值,对比分析RD 1000电子测树仪的测量结果,最终得出其适用性广,而且胸径测量的精度能达到毫米级别,树高测量的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足以满足精准林业的要求,能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京郊西北地区农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三年Landsat 1M多光谱遥感图像(1989年、1996年、2005年)进行解译判读,获取京郊西北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重心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1989~2005年间农用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频繁流转,以耕地流失最为显著,去向主要为城市及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缓慢,沙荒地向林地转移明显:农用地各类型的新增速率远小于同期的转移速率,而城市及建设用地则相反;1989~1996年间研究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城镇用地扩张导致耕地的利用重心不断向西偏南方向转移;研究区农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分散和简单,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旱现增加趋势,而景观优势度存逐渐减小.以利用农业用地为鲜明特征的城市化过程是影响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直接因素,城市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使得林地、耕地斑块的平均面积逐渐变小,景观格局连通性降低.  相似文献   
68.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空间生态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荒漠绿洲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网络骨架的提取算法和空间结构鲁棒性指标根据实际空间生态网络的特点进行改造,对研究区的空间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类型的生态源地节点在较小尺度下均呈现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呈现随机分布,最后呈现均匀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保证了小尺度和大尺度上生态网络的稳定。水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1.46,路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2.27,改造Kruskal算法识别出的骨架廊道符合实际情况。现状生态网络初始的连接鲁棒性仅为0.73,优化后生态网络的连接鲁棒性达到1。经过生态节点布局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节点和边的抗打击破坏能力、恢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9.
在分析鄂尔多斯市生态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和鲁棒性的基础上,提出节点最低和最大介数增加(Low and maximum betweenness addition,LMBA)增边优化策略,同时与采用RA、LDF和SMB 3种增边策略的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生态空间网络有262个节点、402条边,网络直径为38,节点最大介数为418,最大连通度为25。网络连通度低,重要节点少且均位于网络西部,网络极不均匀,当网络结构遭到破坏时,进行自我恢复的能力比较强,但维持自身连通性的能力非常弱。增边94条后,LMBA策略优化后网络直径为16、节点最大介数为796、最大连通度为49,网络重要节点增多,网络整体效率明显提升;RA、LDF策略也使网络连通度极大增强,SMB策略的网络连通性增强效果不显著,重要节点增多且东移,网络结构比优化前更均匀。遭到攻击后,网络的连接鲁棒性大大增强,恢复鲁棒性也有所提升。与其他策略对比,LMBA策略的连接鲁棒性在两种攻击模式下、节点恢复鲁棒性在随机攻击模式下表现最优,节点恢复鲁棒性在恶意攻击下、边恢复鲁棒性在两种攻击模式下表现较优且稳定,说明该策略网络连通性强、结构均匀,综合表现最优。在遭受攻击过程中,LMBA策略维持自身连通情况的能力较优且稳定,节点和边的恢复能力也较优。  相似文献   
70.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