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夏玉米百玉2号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果穗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密度调控,寻求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该品种的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百玉2号密度为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8809.49kg/hm2,比最低密度增产1719.94kg/hm2,增产率达到24.26%,在较合理的密度范围6.0万~9.0万株/hm2内,随着密度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在此密度范围内,各地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条件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92.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1993—2010年延吉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利用灰色系统对其2011—2014年土地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延吉市处于生态超载、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至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1.522hm2/人。因此,需提出优化措施,以期适应延龙图一体化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延吉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3.
茶园绒茧蜂数量和空间动态及其与茶尺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西湖龙井原产地景观茶园(2005年,5天调查1次)和绍兴市御茶村茶业公司大面积茶园(2004—2005年,每月调查1次)的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与茶尺蠖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绒茧蜂对茶尺蠖跟随效应显著,但通常不足以控制茶尺蠖。对龙井原产地景观中10个茶园、皖南宣郎广茶场13个茶园茶丛上、中、下层绒茧蜂的数量分布作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两地的绒茧蜂在上、中、下层数量分布的百分率很相近,约为21%,43%,36%。龙井原产地10个茶园、御茶村4个茶园中,绒茧蜂和茶尺蠖皆以中层最多、下层次之、上层最少。即绒茧蜂在空间上的数量分布趋势与其寄主一致。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绒茧蜂在茶园中呈均匀分布,个别茶园中绒茧蜂呈弱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寄主聚集分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麦根腐平脐蠕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麦根腐平脐蠕孢简单快速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以核糖体DNA的ITS为靶标序列,设计和筛选出一组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开发可快速准确检测麦根腐平脐蠕孢的LAMP方法。甜菜碱作用测试显示LAMP体系中是否添加甜菜碱对扩增结果无明显影响;特异性测试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从14种植物病原菌中特异地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灵敏度测试显示该LAMP方法的检测极限为10-3 ng·μL-1,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的100倍;通用性测试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洛阳、安阳、开封和邯郸等不同地理来源的麦根腐平脐蠕孢菌株;发病组织检测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准确地从人工接种的小麦发病组织中检测出麦根腐平脐蠕孢,检出时间为侵染12 h及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小麦根腐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5.
裸燕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4)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既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也可以通过胚胎发生途径来形成,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96.
三种Dot-ELISA法检测Bt杀虫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种Dot-ELISA法对提纯的Bt杀虫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直接法Dot-ELISA的最低可检测值为4.06~8.13 ng,夹心法Dot-ELISA的最低可检测值为8.13 ng,间接法Dot-ELISA(AKP-IgG)的最低可检测值为2.03 ng,间接法Dot-ELISA(HRP-IgG)的最低可检测值为2.03~4.06 ng。三者相比,以间接法Dot-ELISA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
98.
不同侵染期对燕麦红叶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100.
在燕麦种间杂交育种中,经常涉及到如何选用母本和父本的问题。为了探讨母本细胞质对杂交种后代籽粒产量、麦秸产量、收获指数、抽穗期、株高、单位麦秸重量和营养生长指数等性状的影响,我们在1984~1989年开展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