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巴音达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87-1179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滴灌与覆膜滴灌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结合野外试验分析与探讨了(覆膜)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覆膜)滴灌对植物根系的影响,最后针对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区滴灌防护林种植中节水、压盐灌溉技术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认为为提高极端干旱区防护林成活率等,可以将覆膜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用于l~3年的防护林种植中:该研究希望能为干旱、半干旱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牦牛集中屠宰点的30份白绒牦牛内脏进行蠕虫剖解检查和粪检,对检查到的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蠕虫剖检技术及粪便漂浮法.[结果]被检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6.6;(29/30)的线虫、13.3; (4/30)的绦虫、6.6; (2/3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 30/30);牦牛体内携带的优势种蠕虫类包括细颈线虫(Nematodirella longispiculata)、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columbianum)、捻转胃虫(Haemonchus contortus)、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等;其鉴定要点为线虫交合刺和口领、绦虫头节上吸盘和成熟节、吸虫生殖系统等部位.[结论]这些参数可为高山草原自然放牧的牦牛体内滞留寄生虫的驱虫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对已经构建保存的PET-28a-GSTK1、PET-28a-GSTE3、PET-28a-Fe1、PET-28a-Fe2和PET-28a-CPL质粒,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检测5种重组蛋白(rGSTK1、rGSTE3、rFe1、rFe2和rCPL)的表达,利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4种重组蛋白(rGSTK1、rFe1、rFe2和rCPL),并使用BCA蛋白定量测定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测定4种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采用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以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5种目的基因条带正确,并未发生丢失;SDS-PAGE检测发现除rGSTE3外,其余4种蛋白(rGSTK1、rFe1、rFe2和rCPL)均能稳定表达且大小分别为28、25、26、27 kD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利用His标签纯化蛋白后测定蛋白浓度,结果显示,以250 mmol/L咪唑进行洗脱时可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633、2.532、2.582和2.506 g/L;将纯化后的重组...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调查我国新疆地区流产奶牛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疆15个地区419份奶牛血清样本(有流产史奶牛)进行了牛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流产奶牛新孢子虫感染率为10.3;,布氏杆菌病抗体阳性率为2.7;,同时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布氏杆菌抗体的奶牛血清,占总数的0.95;,各牛场所检流产奶牛血清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50;,各个年龄段奶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 0.05).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存在新孢子虫的感染且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查研究为今后新疆地区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孢子虫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新疆革蜱源性绵羊无浆体病原D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寄生的优势革蜱携带病原状况.[方法]采用形态学(借助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革蜱种属特异性ITS-2F、ITS-2R引物进行扩增)方法,对采集于阿勒泰、巴音郭楞州等地州羊体表寄生的蜱虫(N =267)进行种属鉴定,对其携带的绵羊无浆体病原(MSP4基因为靶标)DNA进行PCR检测.[结果]当地羊体表寄生的优势种革蜱为草原革蜱(D.nuttalli)、森林革蜱(D.slivarum)和边缘革蜱(D.marginatus),均能携带病原MSP4基因,且这三种革蜱种特异基因扩增产物序列(820 bp)与已登录记载的同种革蜱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被革蜱叮咬的126份羊全血样品中34份为绵羊无浆体阳性,均能扩增出850 bp目的基因条带.[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州等地州羊群感染了绵羊无浆体病,其阳性率为27; (34/126).为进一步研究新疆革蜱的公害州及羊无浆体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玉米生长季6~9月,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有机肥4个不同施用量处理,即0 kg·hm~(-2)(CK)、15 000 kg·hm~(-2)(OF1)、30 000 kg·hm~(-2)(OF2)、45 000 kg·hm~(-2)(OF3),并对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2 821只,其中:O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OF1、OF2和OF3处理分别较CK提高2.28%、31.93%和60.70%;有机肥施用有降低类群数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2)各处理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0~1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和20~3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P0.05)。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的结果着重表现在对个体密度的影响较大,对多样性的变化,需要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春季新疆吐鲁番市牛体表蜱寄生情况以及蜱种类和优势种群,选取艾丁湖镇牛养殖规模较大的5个村为试验点,采集牛体表吸血蜱虫,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蜱种属鉴定,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蜱种优势度及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在100头牛体表共采集吸血蜱虫1 362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硬蜱科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小亚璃眼蜱数量居多,占58.81%(801/1 362);蜱分布范围广,在每个村均有分布。大庄子村分布的蜱虫数量最多,占30.03%(409/1 362);西热木村最少,占8.44%(115/1 362)。小亚璃眼蜱在琼库勒村的相对优势度(Dr)最高,为68.92%(173/251),在花园村最低,为47.27%(191/404);亚洲璃眼蜱在花园村的Dr最高,为57.27%(213/404),在琼库勒村最低,为31.08%(78/251);小亚璃眼蜱在大庄子村的蜱指数(Im)最高,为12.75,而亚洲璃眼蜱在花园村最高,为10.65。运用SPSS 26.0软件对不同试验点两蜱种的Dr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小亚璃眼蜱在各试验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  相似文献   
108.
野生动物疫病是家畜家禽多种疫病的策源地之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疫病防控直接关系家畜家禽多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本文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特征,提出了野生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检羊梅迪-维斯那病毒(MV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根据GenBank中MVV gag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经过反应体系及条件优化,以定量的10倍系列稀释的阳性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建立了MVV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方法对MVV DNA最小检出量为10copies/μL,比普通PCR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到MVV,与其他病毒性样品无交叉反应。被检的92份临床样品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和3.3%。为羊MVV快速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二温式PCR诊断方法,根据牛环形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tams1)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大小为154bp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分析,与已知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6%。用建立的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诊断方法,对从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流行地区采集的50份全血样品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8%,而血涂片检出的阳性率只有58%。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二温式PCR诊断方法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临床诊断、隐性感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