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95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02篇
  93篇
综合类   466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东寨港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通过室内沉积物老化培养试验和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了3种沉积物中铅的各赋存形态随不同老化时间与可溶性外源污染铅浓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老化时间对红树林表层沉积物可还原态铅的影响不显著,对酸可提取态铅、可氧化态和残渣态铅的影响会因沉积物类型的不同而呈差异显著。随老化时间延长,沉积物A中酸可提取态铅含量先增加再降低(除1 000 mg·kg?1)、可氧化态铅含量在0,25,250 mg·kg?1时增加;沉积物B中酸可提取态铅含量增加、残渣态铅含量降低(除500 mg·kg?1);沉积物C中残渣态铅含量在0,25,250,500 mg·kg?1时增加。此外,当老化时间为30,60,120 d时,添加较低外源铅浓度(25,250,500 mg·kg?1)的沉积A和B中,酸可提取态铅和可还原态铅占总量的比例增加,残渣态铅占比减少;在沉积物C中,老化30 d后,随浓度增加,酸可提取态铅含量降低,残渣态铅含量增加,老化60 d和120 d后,可氧化态铅含量的比例呈现增加趋势。可见,外源铅进入沉积物经老化后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残渣态和可还原态,外源铅初始浓度会影响铅赋存形态达到稳定的时间,并且铅的赋存形态受到沉积理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揭示了红树林沉积物中铅的环境化学行为,可为红树林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水稻穗颈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使用不同杀菌剂单剂和混合剂进行药效比较。结果表明:单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为80.8%;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1%申嗪霉素悬浮剂次之,分别达到76.9%和76.7%。混剂中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高,为86.1%,显著高于三环唑352.5 g/hm~2的防效(80.4%)。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对水稻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3.
994.
农机保险的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既体现在我国省域之间,也体现在各省份内部。江苏省作为农机政策性保险开展较早的省份,省内各地市的农机政策性保险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的运行效率和农机风险的管理水平,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7年农机政策性保险相关指标数据(如保费收入、农机参保量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机政策性保险区域水平进行分析,探究各地市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水平和潜力。结果表明,地区农业发展规模潜力是农机政策性保险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省应当因地制宜,实施差异支持政策,以促进农机政策性保险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机保险分散农机作业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时间尺度下冻融灌区地下水埋深CAR模型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冻融灌区地下水埋深的预测精度,探索不同时间尺度数据源对地下水埋深预测的影响,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为研究区域,针对地下水埋深在时间序列上表现的滞后性和非线性,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年) CAR模型,并进行了不同输入变量CAR模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季尺度数据源CAR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月尺度数据源CAR模型和年尺度数据源CA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的季尺度数据源CAR模型的决定系数(R~2)、NashSutcliffe系数(E_(n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36、0.934和0.046 m,较拟合效果较差的月尺度数据源CAR模型各项指标分别提高了11.30%、11.86%和降低了32.35%。仅考虑冻融期气温的CAR模型明显优于考虑气温的CAR模型和不考虑气温的CAR模型。冻融灌区最优地下水预测模型为季尺度数据源且仅考虑冻融期气温的CAR模型,其R~2为0.941,E_(ns)为0.940,RMSE为0.044 m,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6.
席尚明 《当代农机》2009,(11):67-68
进入冬季,由于气温降低,燃油和润滑油浓度升高,流动性变差,冷却水结冰,所以拖拉机容易出现启动困难、油耗上升、功率下降等故障。同时,天气复杂,路况多变;拖拉机的保温性能差,驾驶员手脚受冻,行动不灵活,影响正常操作,给安全行车带来很大的隐患,拖拉机在行驶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为此,提醒广大的机手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97.
水库小流域生态修复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点水库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实施,对水库小流域水源涌养林、消落区植被、库尾湿地和水库水体生态修复进行了研究.针对小流域存在的林相结构单一、陡坡种果严重、人工林出现衰退、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初步实施了退果还林、人工纯林改造、苗圃建设、消落区植被营造、自然湿地恢复、水体污染控制等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水库小流域生态修复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试点水库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实施,对水库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消落区植被、库尾湿地和水库水体生态修复进行了研究。针对小流域存在的林相结构单一、陡坡种果严重、人工林出现衰退、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初步实施了退果还林、人工纯林改造、苗圃建设、消落区植被营造、自然湿地恢复、水体污染控制等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实验采用氨氮浓度为20、30、40、50 mg.L-1的人工配置生活污水,通过实验室盆栽法研究7种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生长状况、发育规律以及对污水中氮的同化吸收作用,结合植物本身的形态指标,对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脱氮型潜流湿地的植被的脱氮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植物在20 mg.L-1的处理中长势最好,各植物的形态指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在NH3-N浓度5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在NH3-N浓度3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在NH3-N浓度2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脱氮效果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综合评定7种植物的脱氮效果,比较好的是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这3种植物。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堆肥效率,采取多阶段接种技术(MSIC)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实验,并运用荧光分析技术,对不同堆肥阶段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变化进行跟踪分析。荧光同步光谱分析显示:堆肥过程中类蛋白峰发生红移,且在堆肥后期出现了类腐殖质峰,且类腐殖质荧光峰与类蛋白荧光峰荧光强度的比值I360/I280不断增大,T2处理增长幅度最大。发射光谱分析显示:254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后1/4波段与前1/4波段的荧光强度积分面积之比A435~480/A300~345、465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470~640 nm范围内荧光积分面积A470~640均不断增大,表明堆肥腐殖化程度不断增强,且T2处理在堆肥各阶段腐殖化程度均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物质结构最为复杂,腐殖化程度达到最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与蛋白质类物质有关的类蛋白峰荧光强度持续降低,而与腐殖质类物质产生的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却不断增强;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荧光强度的比值r(A,C)随着堆肥的进行总体呈下降趋势;T2处理DOM中有机成分发生最为显著的变化,各阶段类蛋白荧光峰的发射波长明显发生红移,并且紫外、可见区域内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促进堆肥DOM中类富里酸物质数量的积累。结果表明:MSIC能够有效促进堆肥腐殖化进程,提高堆肥效率,是一种更加优良的堆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