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为观察创伤致实验动物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组织学变化,分别选用犬、新西兰兔及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进行骨科有创手术过程,其中犬24条进行人为股骨颈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新西兰兔20只行单侧肢股骨骨折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术,Wistar大鼠30只行单侧肢体(左后肢)骨缺损性骨折后髋人字石膏固定术。以大体解剖,血管彩超,血管组织学,血常规等指标进行检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受试犬中有10条犬在术后4周内陆续死亡,尸检可见心脏内形成鸡脂样血栓,另有4条犬在术后6周及8周死亡,尸检心脏内见到血栓,其余犬饲养至48周,未见血栓形成,总体血栓形成率为58.3%;新西兰兔手术后饲养至8周,患肢每周进行血管彩超检测,未检测到血栓形成,但术部有大量囊性积液;30只大鼠术后9d内镜检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77.8%。本试验表明骨科有创手术可致实验动物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种属间有差异,犬及大鼠的发生率比兔要高,在用实验动物进行骨科的相关研究课题及临床兽医进行手术时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2.
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中RAPD,RFLP,SSRA,AFLP概念、原理及特点,以及在国内外大豆育种应用中的现状,同时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3.
对鲁山县林下种植香菇和中药材、养土鸡、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等各类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各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林下经济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
利用雅培 ( 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 2 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进行了比较 ,同时探讨了年龄、性别因素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血液正常生化指标的影响。另外 ,对封闭群草原兔尾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 :( 1)该种新开发的实验动物血液正常生化指标与昆明小鼠、人的正常值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总蛋白 ( TPROT)、白蛋白 ( AL B)、球蛋白 ( GL OB)、总胆红素 ( TBIL I)、直接胆红素 ( DBIL I)、间接胆红素 ( IBIL I)、尿素氮 ( UREA)、二氧化碳 ( CO2 )、甘油三脂 ( TG)、胆固醇( CHOL )、钠 ( Na)、氯 ( Cl)、镁 ( Mg)、总钙 ( TCA)的测定值 ,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2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昆明小鼠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糖 ( GL U)、钾 ( K)、磷 ( P3+)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3封闭群草原兔尾鼠与人相比 ,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 AL T)、碱性磷酸酶 ( AL P)、乳酸脱氢酶( L DH)、肌酐 ( CREAT)、尿酸 ( UA)、钾 ( K)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 2 ) 2个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 2个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 3)封闭群草原兔  相似文献   
95.
本文立足梨树实际,通过实地勘察和访谈,对梨树县棚膜蔬菜园区基本情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棚膜蔬菜园区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6.
黑土养分含量的航空高光谱遥感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监测黑龙江省黑土典型区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综合利用统计理论与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建三江农场黑土土壤的3类养分含量与土壤光谱之间的关系,建立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实现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定量预测。对黑土土壤航空高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土壤养分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全氮PLSR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RPIQ值(样本观测值第三和第一四分位数之差与均方根误差的比值)分别为2.42和2.80;有效磷PLSR和BP神经网络模预测型的RPIQ值分别为0.83和1.67;速效钾PLSR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RPIQ值分别为2.00和2.33。试验证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的光谱定量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精度和预测能力。但有效磷的预测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仅可达到近似定量预测的要求;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预测精度,BP神经网络建模相比偏最小二乘建模有更好的精度和预测能力,预测精度分别提高6.5%、10.1%和6.6%。  相似文献   
97.
二倍体和四倍体新麦草细胞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蒙农四号新麦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蒙农四号新麦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2n=4x=28),二倍体为14(2n=2x=14);四倍体植株叶片的长、宽较二倍体有所增加;四倍体植株的气孔增大,气孔密度和表皮毛密度减小且均与二倍体植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种倍性植株的气孔大小、密度及表皮毛密度间均存在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小的是上表皮气孔长(6.57%),变异幅度最大的是下表皮毛密度(17.58%)。  相似文献   
98.
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FJ-15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N+注入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从突变体中筛选高絮凝活性、性能稳定的菌株,并检测其絮凝活性。[结果]N+注入剂量为2×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较低,随N+注入剂量增加,菌株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当N+注入剂量为8×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最高(75.34%),当N+注入剂量为1×10^16ions/cm^2时,正突变率较大;通过初筛试验,得到了193株正突变菌株;通过复筛试验,得到了3株高絮凝活性的菌株FJM-10、FJM-19、FJM-29,其絮凝率分别为93.81%、86.64%、83.65%,平均较原菌株的絮凝活性(64.55%)高20%左右。其中,FJM-10菌株的稳定性最好,絮凝活性最高。[结论]FJM-10菌株的最佳发酵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或麦芽糖)和蛋白胨(或尿素)。  相似文献   
99.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产大豆新品种周豆17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于2000年以周94(23)-111-5为母本,豫豆2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中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适于河南省各地及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