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4篇
  39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SOC)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为预测区域土壤健康演变和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本底一致,利用历史清晰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针叶人工林、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研究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规律与差异。[结果] 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后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降幅分别为42%~67%,47%~88%和36%~89%。其中,以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敏感性相对高于SOC敏感性,敏感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的降低,易氧化有机碳更适宜推广应用。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酶活性的敏感性一般低于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相对有利于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库的保存。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由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后显著降低,敏感地指示土壤碳库质量的下降。[结论] 天然林转换不仅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数量大幅减少,有机碳库的质量下降,与之相关的酶活性也降低;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和酶活性的降低,指示天然林转换后土壤生物健康/质量的退化。  相似文献   
42.
陈媛华  张丽娜  李杰  张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96-11899,11912
将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与知识库的原理相结合,研究了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中知识库的构建关键问题,给出了规则和推理机制及知识库的实现原型,为实现决策方法的智能选择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GIS和知识库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流域污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并设计建立了该系统,为流域环境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更持。  相似文献   
43.
根际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前期从烟草根际筛选的4株烟草特异性解钾菌TK5、TK37、TK57和TK89菌株,考察这些菌株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K89菌株效果最佳,接种TK89的烟草植株其上部叶鲜重、中部叶鲜重、下部叶鲜重、根系鲜重、上部叶干重、中部叶干重、下部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含钾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未施菌的烟草植株提高64.99%、27.16%、54.22%、54.70%、67.78%、27.56%、54.20%、50.81%、33.60%和15.79%,各项指标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株解钾菌对烟草根系生长及叶片含钾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解钾菌可促进烟草对土壤钾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叶含钾量。  相似文献   
44.
以内蒙古地区肉羊生产为例,综述基于精准养殖降低饲养员劳动强度、提升肉羊生产效益及福利化水平的相关研究。阐述精准养羊的概念,列举基于智能信息感知的羊只精准养殖中的身份识别、体质量监测、形态评价、行为分析、健康监测及环境监控方面的研究,讨论精准养羊对提升肉羊生产效益和福利化水平的优势,并总结内蒙古地区精准养羊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寒地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曲病在黑龙江省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户盲目引种水稻品种,稻曲病在黑龙江省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此,对市面上防治稻曲病的不同药剂进行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及齐穗期喷施2次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20 g/667 m^2,防治稻曲病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1.9%;其次是5%井冈霉素水剂100 g/667 m^2和40%菌核净100 g/667 m^2,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57.1%和52.4%。  相似文献   
46.
快速、无损和准确检测青贮玉米原料含水率,对确保青贮玉米发酵品质、推动青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高光谱技术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率检测方面的可行性,研究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青贮玉米原料高光谱图像并利用烘箱加热法测定实际含水率。在粒子更新方式和惯性权重2个方面对传统离散粒子群算法(discrete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BPSO)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改进型离散粒子群算法(modified discrete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DBPSO)的特征波段优选方法,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法(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DBPSO和MDBPSO法提取原料含水率高光谱特征变量,基于全波段反射光谱(total spectral reflectance,TSR)和特征波段反射光谱建立青贮玉米原料含水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DBPSO优选特征波段适应度函数的收敛精度和收敛效率较DBPSO法均有明显改善,最优适应度值由0.761 6提高至0.812 3,函数收敛迭代次数由280次降低至79次。MDBPSO-PLSR预测模型的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均高于CC-PLSR、DBPSO-PLSR和TSR-PLSR预测模型,其校正集决定系数Rc2和均方根误差RMSEC(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分别为0.81和0.032,预测集决定系数Rp2和均方根误差RMSEP(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分别为0.80和0.045。该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青贮玉米原料含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可为后续开发青贮玉米原料水分快速检测仪器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为满足盐城地区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丰富本地区的小果型西瓜品种,对引进的5个小型西瓜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京美1K和京美2K生长势较强,果实发育期短,分别为39 d和37 d,且其抗病性较强,瓜皮韧性高,耐贮运性好,果实品质优,中心与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为均匀,中心在12.00%以上,边缘在11.00%以上;京彩1号、京彩3号和京彩6号属于早熟耐裂橙、黄瓤色类型品种,果形稳定,口感脆爽,较耐运输和存放。综上,5个小型西瓜品种生长势强,早熟性好,抗病性、耐贮运性佳,产量较高,适宜在盐城地区根据各品种特性进行秋茬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48.
胡颓子属植物果实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作为第三代水果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和广阔的加工利用前景。为了解胡颓子属植物果实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水平,从而为胡颓子属植物果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胡颓子属8种植物果实中铜、锌、铁、锰、镁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胡颓子属不同植物果实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铁(1.70~9.16 mg/kg),镁(3.25~7.76 mg/kg)的含量最为丰富,锰含量(0.14~5.20mg/kg)次之,铜(0.20~1.26 mg/kg)、锌(0.31~1.00 mg/kg)的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铁和铜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44)。  相似文献   
49.
选用已适应德宏州栽培的结球甘蓝品种京丰1号(CK)为对照,与引入种植的新品种满月55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产量、物候期、商品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4个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满月55的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京丰1号,达到87 059.16 kg/hm2,比京丰1号高16.53%。且满月55的物候期、商品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均优于京丰1号的表现,认为其适宜德宏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0.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驴生物制品的开发利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驴及其生物制品,提高驴的活体和产业经济价值,对驴皮、血清、血、尿、骨、胎盘等生物制品的开发利用进行阐述,并对尚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打造高附加值的驴产业经济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