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兰州市皋兰县城关镇明星村(海拔1 754 m)、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海拔1 879 m)和永登县柳树镇柳树村 (海拔2 032 m)不同海拔条件下,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巡天1102、金穗3号和龙源3号)和6个熟期接近的大豆品种(系)(冀豆17、中黄30、齐黄36、陇黄2号、晋豆19和XD2015-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筛选兰州市不同海拔条件下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大豆间作品种,以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因生育特性的差异,各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在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间作玉米品种金穗3号在皋兰、榆中和永登表现均最好,产量平均分别为12 561.8 kg/hm2、11 954.3 kg/hm2和11 011.8 kg/hm2,间作大豆品种晋豆19在皋兰和榆中产量最高,分别为1 941.7 kg/hm2和1 691.7 kg/hm2;中黄30和XD2015-6在较高海拔的永登县则表现较好,产量分别是1 523.1、1 505.2 kg/hm2。综合考虑玉米、大豆适宜机械收获的农艺指标及产值和效益,建议在该区域选用玉米品种金穗3号和大豆品种中黄30或XD2015-6间作组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2.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原代号B23)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 — 2013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059.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2.08%;2013 — 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5 265.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3.5%,增产极显著。陇鉴108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65~278 d,平均株高为92.0 cm,平均穗粒数39粒,平均千粒重为40.6 g,平均容重为801.3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6%、湿面筋33.0%,沉淀指数(14%湿筋)39.0 mL,面团形成时间3.5 min。抗旱性、抗寒性强,对供试条锈菌种免疫,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与陇中地区种植,同时也可在宁夏的固原市、泾源县及彭阳县等同类型区山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3.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4.
为提高旱作区夏播大豆种植效益,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自然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选择2个不同株型大豆品种,进行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下降,底荚高度逐渐升高。播种密度对主茎节数、荚粒数、百粒重无显著影响。在设计密度13.5万株~31.5万株/hm2范围内,中黄30适宜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晋豆19为22.5万株/hm2。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5.
大豆新品种陇黄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6.
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RPMI 1640为基础培养液,加入20%犊牛血清。选用贝尼尔、红弓、华蜍素、特效米先、附红净、大蒜素、土霉素等药物,在5%CO2的气体条件下对猪附红细胞体和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杀灭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对猪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华蜍素次之;红弓对牛附红细胞体杀灭作用最好,特效米先次之。其余药物杀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7.
针对甘肃东部旱作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及大豆生产春季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大豆产量不高、水分利用率低等生产实际,以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全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沟播、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播种等4种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旱作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沟播使大豆提前出苗5天,生育期缩短12天,促进了大豆生长发育进程;大豆各生育阶段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全膜覆盖沟播能够有效协调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有利于灌浆和高产,连续4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80.8 kg/hm2和7.30 kg/(mm·hm2),较露地平播提高40.9%和53.4%。因此、全膜覆盖沟播可作为甘肃东部旱作区大豆生产的高产栽培模式,对提高旱作区大豆降水利用效率和高产田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