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90-1是乍娜葡萄的早熟枝变品系,浆果6月下旬成熟,试验结果表明,90-1浆果中叶绿素降解比母株快,单粒增重迅速,TTS含量增加较快,浆果生育期较母株短,浆果酚类物质同母株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62.
溃疡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果实品质和产量,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科学防治溃疡病的方法之一。采用刺伤接种枝条法,对保存的160份葡萄种质溃疡病抗性情况进行离体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病斑长度范围是0.56~9.38 cm,共筛选出141份高抗材料、6份抗病材料;不同种群抗性顺序为野生(100.00%)>种间杂种(91.30%)>欧亚种(91.09%),不同用途抗性顺序为加工(100.00%)、其他(100.00%)>鲜食(92.37%)>砧木(66.67%)。研究明确了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溃疡病在葡萄中的危害情况,可为葡萄抗溃疡病育种和新抗源筛选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野生茅莓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茅莓枝条为试材,运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野生茅莓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茅莓组织培养最佳取材季节是4月份,该时期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带有1个饱满腋芽的半木质化茎段是组织培养的理想外植体;带腋芽茎段最佳灭菌方式为75%乙醇30 s+0.5%NaClO 20 min;诱导侧芽的最适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KT 0.5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芽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IBA 0.2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活性炭1.0 g/L+蔗糖30 g/L+琼脂7.5 g/L。试管苗练苗移栽成活率为76.7%。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以香石竹为材料,用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氯化钙配制成不同的保鲜剂,从切花瓶插当天开始,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香石竹切花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保鲜剂处理对于增大香石竹切花花径,延长切花瓶插寿命,提高其观赏价值等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较高的蔗糖浓度对于香石竹切花保鲜更具有显著影响。供试的3个处理及对照保鲜剂中,处理3(2.5%蔗糖+250mg/L8-羟基喹啉+300mg/L柠檬酸+0.01%氯化钙)对于保持切花水分平衡值,维持花枝鲜重,延长香石竹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切花观赏值等均有明显的效果。在此处理下保持20d香石竹切花仍鲜艳可观,花期延长,花径增大,切花观赏值提高。处理1与处理2整体上比较类似,保鲜效果次之;对照最差。  相似文献   
65.
设施条件下甜樱桃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日光温室内栽培的6年生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秋季叶中的氮逐渐向枝中运转,温室中叶片氮含量较低,而且向枝中运转的总量也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中都是先增后减,并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不同部位的总氨基酸的变化有所差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着,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66.
【目的】通过同源克隆法从刺葡萄‘高山2号’叶片中得到抗白腐病基因的同源片段,为筛选葡萄抗白腐病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抗葡萄白腐病刺葡萄‘高山2号’的基因组DNA与cDNA上得到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s),并对其表达分析进行检测。【结果】从刺葡萄‘高山2号’上获得了10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10条葡萄RGAs间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0条葡萄RGAs中,4个推测所属基因为non-TIR-NBS-LRR类抗病基因,6个所属基因为TIR-NBS-LRR类抗病基因。定量PCR分析表明,NB7基因受到白腐菌的诱导,而且NB7基因在刺葡萄叶片中为低丰度表达,NBS6基因受到白腐菌的诱导后为下调表达。【结论】在刺葡萄上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NB7基因与NBS6基因都受到白腐菌的诱导表达,为最终克隆得到葡萄抗白腐病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休眠期甜樱桃幼树体内氮素的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2a生甜樱桃庄园为试材,运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甜樱桃幼树在休眠期植株体内氮素的运转。结果表明,当年秋季吸收的15N积累趋势和总氮积累趋势一致,即根部大于地上部,而且更趋向于在根中积累。2005年12月8日与10月25日相比,芽、1a生木质、多年生木质、砧段木质、大根木质中氮含量减少,而1a生枝皮、多年生枝皮、砧段皮、大根皮、粗根、细根中氮含量增加,此期所有部位的NDFF值均降低。2006年2月12日与2005年12月8日相比除砧段皮氮含量降低外,其他部分的氮含量都有所增加,NDFF值均增加;与2006年2月12日相比,2006年4月21日芽、砧段皮、大根皮、细根的氮含量增加,各部位NDFF值均降低。秋季吸收的氮素可贮藏在根和枝干中,但贮藏在细根和粗根中的量大于枝干中的量。甜樱桃植株在休眠期间也具有吸氮能力,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其吸氮能力不同;同时此期氮素发生了再分配,由木质部运往皮部。  相似文献   
68.
不同发育时期牡丹切花瓶插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发育时期牡丹切花采后的瓶插生理特性以及保鲜液的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水(对照)瓶插牡丹切花,从露色期到盛开期随着开放级别的升高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相应缩短,保鲜液能够延长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提高最大花径和花枝鲜样质量;牡丹切花瓶插期间花枝吸水量和失水量持续下降,水分平衡值在瓶插1 d 达到最大,保鲜液能够改善花枝的水分状况,延迟水分平衡值趋于0 的时间,瓶插期水分平衡值降为零的时间与瓶插寿命呈显著的正相关。牡丹切花的适宜采收期为绽口期到初开期,保鲜液能够改善切花的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69.
以欧亚种葡萄‘里扎马特’为母本,中国野生刺葡萄‘黑珍珠’为父本进行杂交,随机选择92株后代为作图群体,借助SSR和SRAP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葡萄抗炭疽病相关QTL进行检测并分析。在12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抗炭疽病相关QTL,其可解释表型变异37.07%,贡献率为71.50%。这表明在12号连锁群检测到的QTL是抗葡萄炭疽病的1个主效QTL。  相似文献   
70.
‘峰早’是从‘巨峰’芽变中选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平均单穗质量500 g,果粒圆形,单粒质量9.0 ~ 12.0 g,果皮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0%左右。果实发育期 47 d左右,7月初成熟,抗病性强,适合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