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 iRupr)又名太平花,属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原产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朝鲜、俄罗斯亦有分布。高3~5m,花白色,花朵大,花期5~7月,  相似文献   
132.
丛枝病对泡桐不同部位细胞差别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泡桐病、健枝条不同部位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和K+外渗率测定,结果表明:丛枝病使枝条各部位细胞应有的差别透性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皮层细胞差别透性增大,木质部细胞差别透性减小  相似文献   
133.
枣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枣锈病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间作物及枣树品种等有密切关系。在病害传播感染和再侵染期,分别选用25%粉锈宁、5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等3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粉锈宁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对照区的病害自然控制率仅为5.4%,防治区红枣株产量由8kg提高到36kg,樯长350%,投入产出比为1:8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4.
响应曲面法优化西兰苔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超声提取西兰苔叶子黄酮化合物的优化工艺,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对西兰苔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兰苔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7、温度70℃,此时西兰苔总黄酮得率达11.9589mg/g。  相似文献   
135.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56个放线菌菌株中,利用抑菌圈的大小比较筛选了7个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具有颉颃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用其中3个菌株进行了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22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主要是总结1992年广东在蚕种生产上首次大批量使用春制春用方法处理蚕种获得成功的经验。曲江县蚕种场1992年春由于生产多余蚕种4.3万张,如不采取措施,这些蚕种就要报废,所以,我们在近年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该场的设备条件,采用空调控制室温,最高不超过25℃,从9月11日开始逐步降温,到11月16日入内库,冷藏75天后中途感温,待胚胎发育丙1多数,丙2少数时再入内库冷藏30天开始用种。这批蚕种已于1993年3~5月份陆续出库供应大田生产,经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发育情况及收成,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37.
沙棘昆虫种群结构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5~1997年,对陕西主要沙棘分布区(陇县、定边、宜君等地)的调查,共发现沙棘害虫72种,分属7目23科,天敌昆虫13种,分属5目7科。用最优分割法将沙棘昆虫群落按沙棘的物候期分为冬眠期、萌芽期、花期、幼果期、成果期5个阶段。用主分量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的群落特征及优势种,论述了各阶段害虫--天敌种群变化特征。建立综合防治示范林和化防沙棘林各20.0hm^2,两者分析比较,综防林昆虫总物种数比  相似文献   
138.
控制家蚕单一雌性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为的控制某种生物单一性别的孵出或产出的技术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鱼类已成功地将某些鱼种实施全雌孵化 ,达到了优质高产的养殖目的。乳用家畜的奶牛 ,通过人工技术处理 ,亦可提高雌性的产出比率。在家蚕方面 ,田岛[1]对蚕蛹用x射线辐射诱变 ,首次获得了Wpsa⌒  和 W+p⌒  两个斑纹限性系统 ,田岛等[2 ] 育成卵色限性系统 ,黄君霆等[3] 经诱变育种技术得到了蚁色限性品系 ,这些均能依形态标记来区分雌雄蚕。Strunnikov[4] 首先作成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统 ,可人为地控制雄蚕孵化。Astaurov[5 ,6] 开发了用温汤浸…  相似文献   
139.
从检疫、栽培管理、化学及物理防治等方面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冻害与猃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以预防冻害为基础,从而防止猃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0.
张博超  张学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23-20024
[目的]研究碱性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碱性蛋白酶对螺旋藻蛋白进行水解的最适温度、酶与底物的比(E/S)、pH等反应条件;并且以蛋白质的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酶与底物比为5%、pH为8.5、温度为5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蛋白质水解度可达31.2%。[结论]该研究为螺旋藻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