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80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77篇
  60篇
综合类   408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醛酮还原酶(AKR)是构成Shaker型K+通道蛋白的保守核心结构域,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时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西北旱区典型盐生植物盐生草作为研究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盐生草根系盐胁迫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并克隆得到耐盐基因HgAKR6C。HgAKR6C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全长951 bp,共编码氨基酸317个。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gAKR6C与拟南芥中AtAKR6C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qRT-PCR结果表明HgAKR6C在盐处理24 h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构建酵母异源表达载体转化缺陷型菌株发现,HgAKR6C基因可能参与Na+的外排和介导K+的吸收。综上所述,HgAKR6C具有调节盐生草耐盐性的功能,而盐生草根系耐盐基因HgAKR6C的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52.
利用流固耦合方法解决农业工程中物料与其所处流场间相互作用及质量、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对作业效果的影响是现代农业机械设计及优化环节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从流固耦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在农业工程各典型环节流固耦合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基于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仿真及其应用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农业物料颗粒模型还原度低和网格模型验证方法缺失是流固耦合方法在农业工程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颗粒模型和网格绘制的基础研究工作,将促使流固耦合方法在农业工程领域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推动更适合农业物料建模的软件平台开发,提高计算机计算能力,提升模型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53.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54.
955.
利用2000、2012年两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析了太白山大熊猫栖息地、分布聚集区、种群数量和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太白山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密度增加,向西扩散明显,已至太洋公路两侧。由于黑河、万泉沟、红水河、八斗河一带秦岭箭竹开花枯死,东北部大熊猫活动范围整体退缩。受当地长期农业生产生活与道路、旅游活动的影响,太白山与牛尾河、兴隆岭栖息地之间连通性不足,不同种群交流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956.
华山新麦草是我国华山地区特有小麦近缘物种,具有抗逆、早熟、优质等特点,对小麦的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也具有良好的抗性,是小麦重要的三级基因库。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华山新麦草基因资源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细胞学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农艺性状评估和抗病性鉴定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材料进行鉴定,并获得了 20H11、17H21、18H28 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系。结果表明,20H11、17H21 和 18H28 的染色体数都是 44 条,均携带2 条属于华山新麦草的 Ns 染色体和 42 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利用华山新麦草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检测,证明 20H11、17H21 和 18H28分别为 3Ns、4Ns和 2Ns二体附加系。通过农艺性状调查,3个试验异染色体系与亲本7182相比,株高和小穗粒数的差异不显著;分蘖数目与亲本7182有显著差异;20H11的穗长显著短于亲本7182;17H21的分蘖数显著少于亲本7182。经条锈病抗性鉴定,18H28 高抗条锈病小种 CYR32 和 CYR34。因此,这三个华山新麦草衍生系可作为中间材料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57.
为明确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CQ10 Lipopolysaccharide,CQ10-LPS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幼苗抗氧化酶和防御酶的作用,以紫花苜蓿‘巨能551’种子(种子表面消毒组和未消毒组)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浓度(0、0.067和0.134 EU·mL-1)和高浓度(0.200和0.267 EU·mL-1)的CQ10-LPSp与紫花苜蓿互作,研究CQ10-LPSp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特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和防御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未消毒组和消毒组苜蓿幼苗的SOD、POD和PPO、PAL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0.200 EU·mL-1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随着CQ10-LPSp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而CAT活性却持续下降。低浓度CQ10-...  相似文献   
958.
油菜是松桃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播面0.7万hm2,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为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的配方依据。为进一步验证当地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进行了多点田间氮、磷、钾肥料对比试验,获得了土壤养分的供肥能力。为摸清油菜在松桃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得出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构成的影响,获得N、P、K肥料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的关系,并结合土壤养分测试结果的丰缺指标,在科学配肥中将N、P、K肥料进行合理搭配,实行减氮增钾和微量调整,合理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9.
冻胀融沉引起的土壤位移会对埋地管道的结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采用INP编程语言建立融沉位移作用下管道应力应变响应的参数化数值求解模型,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探究了管道的应变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穿越多冰冻土区的X65管道,在融沉区宽度较小的情况下,管道内最大轴向应变位于融沉区中心,管道拉应变大于压应变,整体受拉;当融沉宽度大于60 m时,管道随地表一同融沉,管道最大应变体现为弯曲应变,最大应变位于融沉区边缘,融沉区宽度增加不会对管道应变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冻土融沉区地灾监测中应重点识别融沉区范围,对于小范围融沉,需要对融沉区中心和边缘应变状态加以监控;对于60 m以上融沉区,则需要对融沉区边缘加以监控。(图9,参23)  相似文献   
960.
为探究不同品种玉米叶片在营养生长时期的氮通量特征,提高对玉米氮素利用机理的认识。本研究以玉米品种XY696和XY335为研究对象,在V6、V8和V10时期进行15N短期标记,分析不同叶位叶片在完全展开后碳氮含量、氮输入、氮输出以及氮周转特征。结果表明,XY696品种较XY335品种积累较多单位面积的氮。两品种玉米叶片在完全展开后均存在显著的氮输入且随着叶位下降而增大,XY696品种氮吸收能力高于XY335品种。各品种叶片虽然吸收氮素但也不断地进行氮周转,存在总氮输出和净氮输出,总氮输出远远大于净氮输出。XY335品种叶片净氮输出占总氮输出的比例高于XY696品种。综上所述,在营养生长时期,两品种叶片在完全展开后除了吸收氮素满足自身营养物质的合成外,还进行氮转移到其他器官。叶片的氮输入和氮输出具有空间异质性。XY696品种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氮和氮吸收能力。XY335品种具有较高衰老速率和氮转移能力,叶片在保持氮吸收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氮素的转移,表现出氮高效品种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