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7篇
  1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赵明  李建国  张宾  董志强  王美云 《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2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以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内部各因子间以及从群落到分子水平各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2.
以具有不同温度类型的种质材料为亲本,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宜杂交组合,对其杂交F_1、F_2代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冷型小麦为亲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其F_1、F_2的CAT活性均表现出相对于以高温种质为亲本的F_1和F_2的优势,特别是灌浆成熟后期至末期更为明显。F_2代是一个分离世代,以冷型小麦为亲本的F_2代CAT活性总体水平表现较优,也意味着F_2代中生理性能较优的单株比较多,从而在F_2代中选出生理活性和抗逆性较优的单株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3.
株间锄草机器人刀苗信息优化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株间锄草机器人机器视觉刀苗信息获取精度,提出采用里程信息和视觉信息融合的刀苗距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刀苗距优化系统,分析了优化系统构成,为提高里程精度和系统抗振动干扰能力,设计了精准里程采集逻辑电路对测速脉冲进行倍频、辨向及逻辑处理。根据里程信息与视觉信息相对误差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双阈值权重判断算法对刀苗距进行优化,并给出了软件实现流程。刀苗距优化试验发现该系统可有效过滤机器视觉出现的错误和不稳定信息,静态测试刀苗距误差达6.7 mm,误差减小10.3%。模拟锄草试验表明,在动态下该系统可降低锄刀多转可能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4.
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问题入手,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和研究保护性耕作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5.
针对诸城市小麦玉米两熟制条件下,小麦播种质量不高、抗逆稳产能力弱、产量及效益低的问题,围绕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播种质量目标,经过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集成了一套小麦深翻立旋高质量播种技术,并实现了农机装备的选型和优化,在全市小麦大面积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节本增产效果。为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小麦耕种环节的配套作业机具及各作业环节的作业规范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农机手规范化作业,农机生产厂家提高相关机具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保证小麦深翻立旋高质量播种技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为满足多样化景观绿篱修剪造型对修剪机器人工作空间、结构刚度和强度的需求,设计一种用于园林绿植的五自由度修剪机器人结构。首先采用D-H法对机器人进行建模与运动学分析,利用蒙特卡洛法得到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然后以球形绿篱为修剪目标,基于机器人有效空间体积比和速度全域性能指标,确定机器人臂架结构主要杆件的尺寸;最后对臂架结构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和振动模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大臂尺寸为800 mm,小臂尺寸为900 mm,腕臂尺寸为350 mm时,该机器人垂直修剪作业范围为0~2 000 mm,水平修剪作业范围为-1 300~1 300 mm,工作空间可满足园林绿篱的修剪需求;臂架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34.245 MPa,最大变形为1.897 1 mm,刚度和强度均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且其固有频率可有效避开外界频率,避免共振现象。本研究为景观绿篱修剪机器人研制提供机械结构设计方法与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了解天然放牧条件下多胎萨福克羊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评估多胎萨福克羊对哈萨克羊的级进杂交改良效果。【方法】试验以3月龄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多胎萨福克羊及其与哈萨克羊级进杂交F1、F2代和哈萨克公羊为研究对象,天然放牧条件下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选择接近组内平均体重羔羊各10只,屠宰前测定各试验羊体尺指标,屠宰后分别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的体高、胸深、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羊(P<0.05);级进杂交F1代羔羊和哈萨克羊的背脂厚度、尾脂重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和级进杂交F2代羔羊(P<0.05)。(2)级进杂交F1代羔羊背最长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2代羔羊和哈萨克羊(P<0.05);哈萨克羊背最长肌中铁、锌、镁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P<0.05)。(3)多胎萨福克羊、级进杂交F1和F2代羔羊血液中白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中性粒...  相似文献   
168.
为探讨细点圆趾蟹在冷藏过程中的肌肉品质变化机理,本研究对不同部位肌肉在冷藏过程中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4℃冷藏过程中,以细点圆趾蟹胸部和螯足中肌肉为对象,通过感官定量描述、理化指标及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细点圆趾蟹可食肌肉的贮藏品质变化。结果发现,在4℃冷藏过程中,细点圆趾蟹胸部和螯足肌肉感官特性、持水力及水分含量、水溶性及盐溶性蛋白含量、钙离子ATP酶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等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胸部肌肉蛋白质功能特性下降幅度高于螯足部位肌肉;此外,两部分肌肉中水分活度、pH值、挥发性盐基氮和三甲胺含量均呈整体显著上升趋势,同时胸部肌肉蛋白质的贮藏稳定性低于螯足肌肉;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分析显示,两部分肌肉中主要蛋白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现象,其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肌肉组织内源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综上,在4℃冷藏过程中,细点圆趾蟹胸部和螯足部位肌肉蛋白质劣变逐渐加剧,各项感官评价分值降低,肌肉蛋白质逐渐发生变性和降解,其中螯足肌肉蛋白质贮藏稳定性优于胸部肌肉。本研究结果为明确细点圆趾蟹肌肉品质变化规律、进一步开发细点...  相似文献   
169.
以农业灌溉控制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了一种远程智能灌溉系统平台。智慧灌溉系统平台以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搭建,采用数据采集节点对灌溉区域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平台,生成灌溉控制指令后发送至现场控制器节点,控制电磁阀或水泵执行灌溉任务。  相似文献   
170.
开放式茄子采摘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茄子生长的空间分布,利用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机器人本体结构参数设计,开发了4自由度关节式采摘机器人机械本体.采用基于直方图的固定双阈值法对G-B灰度图像进行分割.根据果蔬采摘机器人对视觉系统的要求,提取了果实目标的轮廓、面积、质心、外接矩形以及切断点等特征.整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单摄像头两步法测距,当测量距离在275~575mm范围内,测量误差基本都在±18mm之内;整机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抓取成功率为89%,平均耗时37.4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