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个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对猪场的作用是无庸赘述的,长期以来,国内鲜有中小规模猪场根据猪群的抗体水平量身定制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而是将大型规模化猪场的免疫程序奉为“圭臬”。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诊断中心根据对多家猪场近3年来的跟踪监测,摸索出一套如何确定仔猪猪瘟、猪伪狂犬病疫苗首免日龄及免疫效果评价的方法。以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为例,在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值降至抗体阳性的临界值附近时,进行猪瘟疫苗的第1次免疫,并在第1次免疫后28d进行第2次免疫;在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值降至0.4~0.5时,进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第1次免疫,并在第1次免疫后28d进行第2次免疫。在上述疫苗二免后4~8周进行对应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较为适宜。相关信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猪场猪瘟与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制定与评价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2.
建立了兽用板蓝根颗粒中腺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ymmetry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流速为1.2 m L/min,柱温30℃。采用外标法定量计算含量。腺苷的线性范围为4~20μg/m L,回归方程y=71169x-6732,R2=0.9999;平均回收率96.62%,RSD为1.08%。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板蓝根颗粒中腺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3.
世界事物间的本质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非线性的特例。华为公司近几年在市场上惊艳绝俗,后发制人的优异表现与其前期扎实的积累与沉淀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养猪业应该像华为公司那样厚积薄发,培育世界顶尖的育种公司,引进或培育高层次养猪行业人才,对种猪群进行相关疫病的净化,发展AI养猪等。急于求成、挣"快钱"不仅是养猪企业,更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大忌,如果没有前期坚实的积累,仅靠营销技巧打天下,无异于沙滩上的城堡,看似雄伟磅礴,实则缺乏根基。  相似文献   
74.
采用Universally Primed PCR(UP-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省不同地区的西瓜、甜瓜、黄瓜枯萎病株的21株尖孢镰孢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条通用引物共扩增出6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占总条带数的95.1%。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46处将21株菌株分为6个类群:FOG1类群包含6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2包含6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3包含6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4包含1株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FOG5包含1株甜瓜尖孢镰孢菌菌株,FOG6包含1株黄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菌株。  相似文献   
75.
高斯过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有着严格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对处理高维数非线性小样本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针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将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模型.工程实例研究表明,地下水位预测的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是科学可行的,预测精度高,简单实用,对地下水位预测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6.
高斯过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有着严格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对处理高维数非线性小样本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针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将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模型。工程实例研究表明,地下水位预测的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是科学可行的,预测精度高,简单实用,对地下水位预测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7.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Ⅰ型鸭肝炎病毒(DHV-I)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DHV-I(A66株)VP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消化VP1基因和转移载体pFastbacⅠ,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将二者连接构建转移质粒pFastbac-VP1。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至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rBacmid-VP1,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昆虫细胞Sf 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vBac-VP1。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VP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2.7×104。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与抗DHV-I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78.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明确近年来中国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turcica)的生理小种变化和种群消长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逐年加重的原因。采用常规Ht单基因(Ht1、Ht2、Ht3和HtN)鉴别寄主,对2005年和2006年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共10个省区28个地区的20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利用毒力频率法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其在中国的分布频率。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近30年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趋势。共鉴定出0,1,2,3,12,13,23,123,23N共9个生理小种,其中0号小种和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62.25%和19.12%,其他小种占供试菌株的18.63%;所鉴定的204个菌株,对Ht1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高,为33.33%;对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最低,为1.47%;对Ht2和Ht3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6.18%和6.37%。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呈现复杂化,不断有新小种出现。Ht1和Ht2抗性基因在中国大部分玉米严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丧失”。玉米大斑病菌新小种出现、0号和1号小种以外其他生理小种出现频率的的升高和品种抗性的“丧失”是玉米大斑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介绍响水梨的病虫害预防措施,包括选用优质品种、保证梨树的生产环境优良、保护利用天敌、清洁梨园、病虫科学防治、受冻后的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西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最高为40.20%,为优势菌株;其次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为15.01%。选用优势菌株拟轮枝镰孢菌采用花丝注射法、籽粒注射法、花丝喷雾法3种方法进行了穗腐病接种方法筛选,结果表明,籽粒注射法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发病程度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种方法。采用此方法对西南主要推广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品种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无高抗品种,表现好的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农乐988,正红505和神珠7号等6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